【今日朝阳网】悠悠端午情(赵文新)

摘要: “房檐挂葫芦,房檐挂葫芦……”这几天,时不时有几只鸟落在屋顶或哪家门前的树上,着急地叫喊,生怕人们忘了端午这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特稿

悠悠端午情

文/赵文新  编辑/繁花似锦

青青芦叶裹黄米,浓浓粽香端午情。

又是一年万家乐,缅怀屈子九州同。

  这首诗,说的就是端午节。

  “房檐挂葫芦,房檐挂葫芦……”这几天,时不时有几只鸟落在屋顶或哪家门前的树上,着急地叫喊,生怕人们忘了端午这个重要的节日。

  我们这里挂葫芦、插桃枝、系五彩线、戴荷包、带兜兜,都是在初一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那时读不起书的祖先并不知道屈原是何人,也不知道秦楚之战。只知道瘟疫频繁来袭,缺医少药,把一切美好愿望寄托给神灵,想尽各种法子应对灾难。相传每年五月初一凌晨零点开始便会有凶神恶煞出来走动,把瘟疫洒向人间,孩子、大人戴上这些东西可以驱凶避邪,逃过灾难,平平安安。

  说到端午,农村的节日味道更浓,花样也多。虽说离端午还有几天,市场上已有了浓浓的气氛,青青的芦叶排了长长一溜,各种各样的葫芦也成为市场的主角,黄米、江米、鸡蛋也比往日有所增多,偶尔见到有人推着手推车吆喝着“粽子。”

  我们这里的小孩有佩戴荷包的习俗,绣荷包是一项巧活,外婆是这方面的能手,那些年很多人都找外婆缝荷包,外婆缝出来的荷包大到鸡蛋,小到米粒,有张嘴的,也有不张嘴的。大的不蠢,小的精致。荷包里的填充物也不同,可以用棉花、线头、艾叶或香料加一点雄黄。缝好之后,用青麻扎一把火柴棍大小的扫帚,用丝线串在荷包底下,再串上各色花布犄角,最下边用丝线打成荷包穗,戴在孩子胸前,既美观又吉利。如果怕小孩子拽掉,可以戴在胳肢窝处,过了端午节,在第一场雨来临时连同五彩线一起扔进雨水里,预示着扔掉所有的灾难,身体健康,万事吉祥。当然,这都是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缝荷包、做绣花兜兜都是外婆教我的。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九个石榴一个手,小鬼不敢见,阎王不敢瞅。小孩子体质弱,在五月初一之前戴上这个兜兜,邪魔外祟就不敢靠近,孩子就不会生病。妈妈说我小时候体质一直不好,外婆给我绣过这样的兜兜,儿子小时候体质也不好,我也给他绣了一个兜兜戴上。传递着风俗,也传递着爱。

  粽子和鸡蛋是不能少的,否则就没有了端午的味道。那年月,孩子们盼着过节吃粽子锅里的鸡蛋,不亚于盼过年的饺子。我们一直喜欢吃妈妈包的红枣粽子,爸爸喜欢红豆粽子。每年五月初四吃过午饭,妈妈把方桌放在外屋地上,找个小板凳坐下来包粽子。一盆红枣的,一盆红豆的。父亲预备煮粽子的劈柴,我们帮妈妈铺芦叶,搓马莲。记得有一年弟弟舍不得吃煮熟的鸡蛋,拿出去在小伙伴面前显摆,然后和妈妈特意给他包的精致小粽子一起放在我家桌厨的抽屉里,过几天想起来,拉开抽屉一看,粽子发毛,鸡蛋臭了。

  都是因为穷,舍不得,真爱着并珍惜着,温存着母爱,变成了无奈。

  自从我儿子出生后,妈妈把包粽子的时间提前了。因为母亲听人说孩子生日这天包粽子,就粽住了,身体会变得结实。我和姐姐离妈家比较近,粽子包好下锅,妈妈开始催促爸爸给我和姐姐打电话,于是,从五月初三开始一直到初五我们都在吃妈妈包的粽子。

  粽子锅里煮出来的鸡蛋,透着红色,散发的芦苇的清香和米香。或许是一物降一物吧,鸡蛋在粽子锅里,煮多久都不会老,又脆又筋道,你很难想象这种感觉是不,那就来吃好了。不用担心不够吃,也不用分着吃,妈妈每年都煮一盆,随便吃,自家吃不了,分给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吃。老人们说这是中药,三个为一副,能去百病。所以,我们也从以前的每人一个增加到三个,每天一副,连吃三天。哈哈!现在的身体确实比以前壮实多了。

  爸爸妈妈一辈子善良,舍得接济帮助别人,人们都说爸妈好人有好报,八十岁的人,干起活来年轻人不是个儿。

  今天得空回家看爸妈,看见妈妈泡的一盆黄米,心里暖暖的,眼睛酸酸的,粽子的香味浓浓的。

  驼背的妈妈说:“宝快过生日了。”

  是啊,端午节快到了,我儿子的生日快到了。

  只需要两天又能吃到妈妈包的粽子了。

[责任编辑:雅贤]

小连接
  赵文新,笔名晴空依旧。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当代微篇小说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6月开始投稿,作品陆续发表在《国际日报》《中华日报》《梅州日报》《微篇小说》《华文小小说》《当代文学》海外版专栏,《作家文苑》《阜新日报》《城阳诗词》《长江诗歌》《楚风》《你我她》等国内外报刊杂志。有作品被陆续收录在《高校文学》《芙蓉国文汇》《优秀作家作品精选》。散文《又是一季梨花开》获2016辽宁微篇小说【夏韵杯】铜奖。散文诗《筑梦绿色》获全国“森林文化杯”优秀奖。有诗歌入选2016《大别山》十佳诗人,有微篇小说入选《中国微篇小说佳作2016》和《中国闪小说佳作2016》。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