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远去的母爱(邵艳丽)

摘要:母亲节特稿远去的母爱——谨以此文纪念母亲去世十五周年文 邵艳丽 编辑 褚驹(1985年作者和母亲的合影。当时作者在辽宁师范大学读大一,六

母亲节特稿

远去的母爱

——谨以此文纪念母亲去世十五周年

文图/邵艳丽 编辑/褚驹

  (1985年“五一”,作者和母亲的合影。当时作者在辽宁师范大学读大一,六十多岁的母亲一个人去大连看望女儿,需要换乘三次客车和两次火车,而且在沈阳北站转南站)

  我的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15年了,今天,就是她的祭日。15年前的今天,我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母亲病危,电话那头已经传来了姐姐哭泣的声音。我当时就不会走路了,给一个同学打了电话,让他找车;给老公打了电话,让他回家,让邻居大叔去学校把儿子接回来;然后我的脑袋一片空白。虽然我意识到凶多吉少,但还是抱着侥幸的心理。2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建平黑水医院。下了车,我就被亲属们架到母亲的病房,母亲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已经穿好了丧服,身上盖了那个黄色的苫布。我扑到母亲的身上大声呼喊,此刻,几乎世上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所有的时空都凝固了,这个惊雷炸得我眩晕,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这是真是假,就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没有哪个人能接受最亲的人突然去世的事实,我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妈妈,用力摇晃着她,希望她就是在睡觉,希望她睁开眼看看她最疼爱的老闺女,可是她的灵魂已经走在了通往西方天国的路上,我们已经阴阳两隔了。

  身边的人忙着给姐姐掐人中,她一着急就晕过去。等她醒了,我和姐姐抱头痛哭——咱妈怎么就死了啊?!我们都学过朱德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被他朴实的话语、真切的情感所打动。可能因为他是伟人吧,我们对伟人以及伟人的母亲充满了敬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在自己心中都是最伟大、最神圣的,都有着任何人无法取代的位置。

  我的母亲命苦,没有兄弟姐妹,2岁失去了母爱,17岁失去了父爱,她是在姨妈家长大,在婶母家出嫁的。寄人篱下,后妈的虐待,孤独无助,自食其力——这样的经历让母亲成为了一个知道感恩却性格敏感的人。她的人生靠这两点而生存,最终也因这两点而结束。

  感恩是母亲生活中的主旋律。她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和每一个人相处的缘分。母亲18岁时嫁到我家。爷爷老哥仨的下一代中只有我父母是成年人,我的父母要侍奉6个老人和供养另外5个未成年的叔伯弟弟妹妹。饥饿、劳累、穷困,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在家里是父母的第四个孩子,是最小的一个。在我记事的时候,还有两个奶奶活着,但都不是我的亲奶奶。父母给6个老人养老送终,把自己的4个孩子和5个弟弟妹妹(没有一个是我父亲的一奶同胞)养大成人,他们吃的苦、受的罪、流的泪、操的心,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除了他们自己知道,就是苍天和大地知道。母亲能说会道,心灵手巧,吃苦耐劳,思维敏锐,办事周全而且一点也不自私。她也是我们老家十里八村的名人。不知怎的,我觉得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母亲都不够分量。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充当“游说”的角色。她是年轻人心中最可信任的人:一对自由恋爱的少男少女,家长不同意婚事的,由母亲来做工作;她是老年人心中的偶像:哪个老人跟儿女闹矛盾了,或者邻里亲戚之间有隔阂了,都由母亲来沟通。谁家的媳妇跟丈夫或者婆婆生气回娘家,别人去接就是不回来,点名让母亲去接。邻村的一个老太太年过八旬,儿子在县城当领导,老妈在山沟自己生活,就是不去城里,多少人也做不了老人的工作,后来他儿子请到了我母亲,还许诺如果我母亲能完成此任务就给2000元钱报酬。母亲说,钱我不要,我肯定让她去,但是她是否在你那里呆得住,那就看你们的了。也不知一天学都没上过的母亲哪来的能耐,她出面就是好使。后来我给她归纳了,她的游说成功有几点原因:第一,是靠她的人格魅力——她的为人,她的威信,她的热心、真诚,尤其是责任心。她的承诺不是空话,她要协助当事人兑现,不然下次出矛盾人家还会找她。第二,在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母亲对于见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都过而不忘,谁对谁有恩情,有故交,或者有矛盾,谁的性格,谁的好恶,母亲的记忆力和反应力令人瞠目。第三,经验丰富,方法得当。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苦肉计,三十六计母亲一个也不知道,但却会使用。

  母亲还有一件让她此生最荣耀的事情,就是得到过一张建平县政府颁发的农民夜校识字班结业证书,这张证书母亲珍藏了很多年。那个年代农村读书的人很少,年轻人几乎都目不识丁,在政府的倡导下,农村“扫盲”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了,母亲每天晚上去夜校学习,她说她非常不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学习不好,如果拿出她学习用功的劲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母亲烧火的时候识字本就放在灶台上,喂孩子的时候识字本就放在大腿上,上工的时候也带着本子,休息时候就学习,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可谓认真刻苦,孜孜以求。最后,母亲在扫盲成果验收时,获得了建平县北部五个乡镇唯一的一个结业证书,两千字的识字本一个不错的都能认读。这个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当时成为建平县扫盲运动的成功范例。

  我对母亲最敬佩的一件事,是我上高中那年,她去县城看我,我们班主任听说我母亲来了,就来我宿舍看她。老师说,农村家庭供孩子念书不容易,我母亲竟然说出一句让我惊讶不已的话:“听说学校从万寿搬到叶柏寿就花多少万,国家花那么多钱办学校,自己家花这点算啥?”她可真给我长脸!那个年代,一个年已六十岁的农村老太太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自然不做作,真是够厉害的了。后来我的老师到哈拉道口开理石厂,我母亲还多次去看他们,由于那里是我母亲的娘家,还能给厂子出谋划策。无私的品格,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态度,对任何人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使她成为了一个备受公众尊敬的人。

  母亲的勤劳不是常人能比拟的。做得最多的两样活:一个是做鞋,一个是摊煎饼。不是给自己家做,而是给十里八村的亲戚朋友做。我5、6岁的时候,母亲跟一个远方的姨妈学会了做鞋,是用车轮胎割下来做鞋底,用一种弯钩的锥子和瓦匠使的白线绳把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此前大家都是用麻和布纳鞋底,这样做鞋费时间,而且鞋底不耐磨。在当时,母亲可以说是掀起了农村做鞋的改革,她和邻居搭档,邻居有缝纫机做鞋帮,母亲弄鞋底并负责缝合,叫“绱鞋”。她们一天就做出了两双鞋,在当时就跟变戏法一样让人不可思议。母亲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为别人无私奉献的高峰。于是我家的鞋帮鞋底堆成了山,母亲出外干活只要一进屋,必定拿起一双鞋。每天都是做到深夜,那时也没有电灯,只点煤油灯,我半夜被煤烟呛醒,发现母亲还在灯下做鞋呢,她的脸被灯烟熏得乌黑一片。为了帮母亲干活,父亲、大哥、二哥和姐姐都学会了做鞋,我们家啊就成了鞋铺。尤其是年末,为了让别人家的孩子过年穿上新鞋,我们家5口人夜以继日地“绱鞋”。看到母亲这么累,我们劝说她不要再收这一分钱报酬也没有的活了,可每次母亲都会说出为人家做活的理由。后来我母亲练成了“一眼准”,只要看了你这个人的脚,就能给你做双鞋,而且保证合脚。慢慢地,这种鞋也成了母亲送人最珍贵而别人又都会笑纳的礼物。

  摊煎饼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看给多少人吃,用什么火。今天我们看见大街上有摊煎饼的,用的都是燃气。母亲那时候摊煎饼只用谷柞(就是谷子的根部),无论冬夏只能在寒风或者烈日下熬煎——因为冒烟必须在户外。谁家盖房子上房梁啦,谁家搭炕或修院墙啦,都是非常重的活,请人帮工又没有钱蒸年糕的时候,就选择吃煎饼来改善了。母亲半夜三点就去了那家,身边摆着两盘煎饼鏊子,坐在地下,边烧火边摊煎饼,火烤烟呛,眼泪直流,满脸灰尘。从凌晨一直摊到正午,通常上梁都是全村男女老少全去的。那时候人们肚子没有油水,干活的人那个能吃啊。到中午,母亲让我去那家,可以吃两张煎饼。擦鏊子用鸡蛋清,母亲把这个剩下的蛋黄放到火堆里烤熟给我吃,算是东家给她的全部报酬了。要是有几家连着干重活的,母亲就累瘫了。可是她从来没有因任何理由拒绝过任何人。

  母亲受的最大的打击不是生活的重压,而是父亲的离世。父亲得的是肝炎,那时候还没有肝癌这个词。父亲也是劳累过度,前一天还在大山上劈石头,第二天觉得不舒服,医生建议他化验(那个时候村里乃至建平北部农村不知道为什么得肝病的特别多),父亲拿着带有3个加号肝炎的化验单,双腿就没有再迈动过一步。从此他卧床三年。母亲为了不耽误全家人的吃穿,都是半夜走着去60华里外的平庄买药,生产队上工的号子响起的时候她已经回来了。药物、偏方、亲情都没有留住父亲走向黄泉路的脚步,那一年,母亲才45岁。那时我的哥哥还没有成家,我仅12岁,母亲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但坚强的母亲还是挺过来了,因为她还有责任,父亲未完成的责任。

作者母亲与她的重外孙女的合影

  接下来,我家的日子倒是奇迹般地好起来了,其实是国家的政策好了。我的两个哥哥都聪明能干,大哥会瓦匠活当了包工头后来当了村书记,二哥给砖厂当会计。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母亲的心情也好多了。我们兄妹四人相继成家,除了姐姐家的孩子母亲看的少以外,哥哥和我家共4个孩子都是母亲带大的。尤其是二哥的孩子(二嫂不生育,是母亲在医院抱回的弃婴),是母亲独自一人日夜喂养大的,受的累可想而知了。

  母亲的晚年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她常常跟村里的老年人比较,觉得自己的儿女争气,让她脸上有光,吃穿不缺花钱富足,可是她依然节俭得要命,因此我们常埋怨她。她说干活呢不能穿好衣服(她去世后我们找出她的新衣服有满满一衣柜)。吃的呢,只要还有别人吃,她就不吃,剩饭剩菜要在她看不见的时候偷偷扔掉。老了的时候,她更爱打听事儿,爱唠叨,我们有时候厌烦了就说:告诉你你也不知道,别打听了。她总是很失望的样子。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对她是不对的,就顺着她说,尽量让她高兴。

  我家在建平黑水住的时候,离母亲家40华里,村子里的人来这里赶集看病等,如果母亲在我家就上街往家里拉老亲旧邻,不论我们多忙,都要照顾他们,因为这是母亲的脸面,她要强了一辈子,被人称道了一辈子,不能在老了的时候让人瞧不起。她也用这种思想要求儿女,可是我们毕竟跟她有了年代和职业的区别,有时候我们做不到,她就生气。认为是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她的话不好使了。孙子辈的也都结婚了,自己独立过日子了,都不在她的房间里住了,她很失落。哥哥们也不是逢事便对她讲,她也很难过,为自己不能帮儿子而自责。

  一次,她看见我能自己做被子了,就很伤感,说:我老闺女怕我有一天看不见做被子吧,自己都学会了。她看见我们有时候为了自己的小家而没有从其他兄弟姐妹的角度去考虑,就觉得不能理解。总之,母亲的心里发生了许多变化,她害怕黑夜的降临,因为她经常失眠;她担心别人有事不告诉她,怕在别人的眼里她老了;有时候故意跟儿女吵架,目的是看看她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是否重要。其实经历了这么多事故变迁的母亲,老年的心灵变得异常敏感而脆弱。她虽然没有明显的老年痴呆,但是已经是典型的神经质了。她的一生太要强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过,可是她不能挽留自己的青春;她想把一切都办好,让4个儿女像当年的她一样,无私无怨无悔为别人付出,可是我们做不到,她也无法让我们做到,她认为这是她的失败。她常常因想不通这些而夜不能寐,暗自垂泪。我们忽视了对她的心里呵护,一个自幼失去双亲、中年丧偶的农家妇女,她有多大的能力承受老年的孤独无助呢?我们只是让她衣食无忧,却没有给她及时、全面的心灵安慰与情感寄托,她觉得我们都不需要她了,自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在经历了一个不眠之夜后的清晨,母亲洗漱干净,衣着整洁,喝下了含有氰化钠的药水,结束了自己73岁的生命。

  什么是失去母爱,就是这个世上最爱你的那个人永远离开你了,这就是我对母爱的诠释。那个时候我给母亲写过很多的信烧了,表达我对她的思念与愧疚,也不知道她收到了没有,又去庙里超拔(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希望她早日进入天堂的极乐世界。几年间,任何和母爱相关的歌曲都听不得,只要是有人提及母亲,我就情不自禁双泪横流。

  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买一个花篮,写上一张贺卡“母亲节日快乐”。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亲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探讨了千年万年,可是还是有令人无法弥补的遗憾。

  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们做儿女的又会怎样做呢?拥有母爱的人是体会不到我现在的心情的。我不想像朱德那样说“正是母亲这样的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的母亲是一颗流星,虽然最后燃尽了自己,但在她生命的夜空中也曾划出过闪亮的弧线。

    (此文作于2017年4月29日,作者系辽宁省朝阳师专初教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立军]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微信公众号:今日云端(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云端或jryd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