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儿时的春节(王冰)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动越来越少,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快乐却越来越少。

儿时的春节

文化信使/王冰 编辑/立军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动越来越少,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快乐却越来越少。

  又过年了,听着外面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思绪却又回到了童年……

  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猪杀……过年了,最高兴的是孩子们,这个时候,我们放了寒假,作业也很少,东姑家西姨家的串门,串够了就回家等着过年。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蒸年糕、杀猪、宰羊、买鞭炮、选年画、购年货。而我们开始琢磨着买什么样的新衣服,新鞋子。买来新衣后,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我常把新衣服拿出来一遍一遍的试,在镜子前那个美啊。现在几乎新衣总穿却没有那时的心情。

  最难忘的是年三十儿这天,中午这顿饭很丰盛,一般都要炒十几个菜,吃完这顿饭就可以穿新衣了。有时候动作慢一点,就会有小伙伴等在大门口了。大家都穿上新衣服,东家串、西家走,让大人们评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小辫子扎的漂亮。我们从村子一头开始挨家挨户的看对联,看谁家的对联好看,一边走一边念。新衣兜里装着瓜子糖果,边走边吃,一行差不多就十几个人,那时候我们同龄的小伙伴很多,长大后,我们曾经是那里的一道风景!快两点多的时候,该接老祖宗回家了,我们是一个大家族,整个村子全是我们王姓的人,老祖宗每年都供在一个年龄最长的太爷家。老祖宗回家了,我们就可以围在家堂前从上到下的数,哪一个叫什么,从太爷到祖太爷。翻看那一本本泛黄了的家谱,谁家的女儿嫁到了哪里,谁家的儿子在哪里高就,就像读一本本历史,我们一边翻一边缠着大人们给讲解。在老祖宗那儿闹够了,晚上我们还有更有趣的事等着呢。

  村子里唯一一个外姓人是我的姑奶奶,姑奶奶最愿意和我们这些侄女孙女们在一起,她可是一个故事王,每年的三十儿晚上,姑奶奶都准备好茶、瓜子、糖、水果,等候我们的到来。我现在仍记得,年三十儿的晚上天特别的黑。等天黑了下来,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就拿着手电筒,手拉着手的走,姑奶奶家住在村子的一头,离村子还有一段距离,中间有一片空地儿,那里还有几座荒坟,过年的时候,坟地里散着点点烛火,我们经过那里的时候,尽量不把眼睛看到那边去。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我们去姑奶奶家,我们互相都能感到彼此的手心里的汗。姑奶奶早在门口等着我们了。我们一拥而进去抢那个热炕头,都往炕里坐,因为姑奶奶的故事里鬼神是少不了的。

  有一年的年三十儿晚上,我们照例去姑奶奶家听故事,姑奶奶给我们讲的是一个鬼故事。正讲到“天黑了下来”,这时候忽然停电了,那时候因为家家所有的灯都打开,所以电压不稳导致停电,知道一会就来的,姑奶奶并没有停下她的故事,接着讲下去,“天黑了下来,忽然一阵风吹来,伴着一种很恐怖的声音……”我们连大气都不敢喘,把身子尽量的向中间靠拢,这时候只听吱呀呀的开门声,我们不约而同的大叫起来,哭的哭、喊的喊,连讲故事的姑奶奶也愣在那里,原来是姑爷爷看停电了,从另一个屋点燃了蜡烛送来,然后又是一阵热闹的笑声。

  这样的故事会持续到十一点左右我们就该回家了,因为更热闹的场面在后面。等我们到家的时候,家里妈妈已把饺子包好,爸爸也绑好了鞭炮,只待一声令下,全村人一起点燃,大家约好了时间,快十二点的时候,只听爸爸他们在这边喊,发了,然后就有人跟着喊,发了,发了……院子燃起了篝火,鞭炮齐鸣,火光冲天,亮如白昼,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整个小村沸腾了!鞭炮声渐渐稀少,拜年开始了,全村的男性都走出家门到比自己长的人家去磕头,只要比自己大就要磕头,辈小的要早走,还得走的快,要不然半宿都磕不完。只有拜完年了才可以回家吃饺子。这个情节大约也要持续一两个小时,吃完年夜饺子,三十儿才算闹完。

  春节年年过,而儿时的快乐却越来越远,庆幸的是,我还有一段回忆,在每一个春节,鞭炮响起的时候涌上心头。仰望渐渐飞散的烟花,一颗心又回到了童年,但愿心情如这童年的记忆永远不老。

小链接
  王冰(王桂霞),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辽宁省楹联学会理事,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建平县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部分诗词、楹联、散文作品编入《惠兰集》《红山联韵》《新世纪散文选》《新世纪诗歌选》《倾听岁月》《岁月如歌》等书中。常有小文在《朝阳广播电视报》《岁月》《前卫》《辽西文学》等杂志上发表。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