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螳螂(二)(姚玉民)

摘要:在书本中读到螳螂,已是上小学三年级了。感谢那本成语故事的连环画,其中竟有两篇讲到了螳螂。一篇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篇就是著名的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已是尽人皆知,于此当不赘述。

螳螂(二)

文/姚玉民

  在书本中读到螳螂,已是上小学三年级了。感谢那本成语故事的连环画,其中竟有两篇讲到了螳螂。一篇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另一篇就是著名的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已是尽人皆知,于此当不赘述。

  那时刚刚开始读书的我,已隐约的理解到两个成语中所含有的讽刺意味了。可是,在我的心中,捕蝉螳螂遭讽是可以接受的,尽管觉得似乎不应该仅仅讽刺螳螂,螳螂身后还有黄雀吗!(但最该讽刺的当然还是那个冒险伐楚,不虑身后之忧的吴王)。但我觉得,无论如何那只生于二千多年前春秋时代挡车螳螂的被嘲讽却让我难以认同。我也承认挡车之举虽也不属智者所为,但那的确是十足的勇者之风。

  也就是从那时起螳螂这一可爱的小生命在我心中再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形象了。它分化为两种:一是捕蝉之螳螂,它是螳螂群中的平民百姓,它们为日常的生计眼前的利益,不虑长远不思后果,其最后命运自然是可怜而又可悲的了。二是挡车之螳螂,那是螳螂族中的大英雄伟丈夫。它面对齐庄公滚滚的车轮毫不退缩挺身而上,不计得失、不惜生命,知不可为而为、知不胜任而任,是何等的勇烈悲壮可歌可泣呀!同时我也在读一些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连环画,自然就把那只挡车的螳螂与刺秦王的荆轲类比。在奇想翩翩的少年梦中经常萦绕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壮曲,而脑际叠映出的却是那只奋臂挡车的大螳螂。只不过遇到的都不是齐庄公,而是那可恨的车夫。它非但不躲不绕,而是长驱直入,将大螳螂轧得粉身碎骨。于是那梦境中营造出的秋风古道、易水悲歌的苍凉氛围,就久久的徘徊于我的脑海中,终于孕育了我少年时的一点少得可怜的英雄情结。

  许多年过去了,直到如今,我已读了更多的书,经历了更多的事,应该说对英雄、英雄主义的涵义已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但我仍然固执地认为,所谓英雄,就是那些为了正义的事业和崇高的信仰,知不可为而为,知不胜任而任,敢于牺牲,乐于献身的勇者。我真的感谢春秋的史家为我们记下了这两位英雄——荆轲和螳螂。尽管他(它)们都粉身碎骨了,但他(它)们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是多么宝贵和凝重,那份量绝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嘲讽所能衡定的。而且在那之后漫长的岁月中,又有几个真正的英雄不是这般下场呢?须知捕蝉之螳螂一直在捕蝉,但并非全部落入黄雀之口。但挡车之螳螂只要去挡车,则必死无疑。所以,我一直认为对挡车之螳螂的嘲讽是个千古冤案,应该为那只二千多年前的大螳螂——螳螂家族的悲剧英雄平反。应该说,我是带着对于平民螳螂的同情和对英雄螳螂的崇敬,度过了那艰难而美好的少年时光。后来,文革闹起来了,“螳螂挡车,不自量力”、“螳臂当车,粉身碎骨”的口号喊得地动山摇。我终于失掉了孩子时的闲逸情致,从此也就顾不得理会螳螂了。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姚玉民,笔名一民,在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多年。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系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朝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朝阳市楹联学会理事、朝阳市龙翔书院顾问、香港大公报特约记者。在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杂文等文学作品近百篇。著有诗歌集《蟋蟀夜歌》、《雪泥鸿爪》、散文集《蓝色的夜》、杂文集《星月笔谈》。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