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老叟捉迷藏(王中原)

摘要:说老叟捉迷藏,未免滑稽可笑。要说老叟猜谜语,那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谜语古称“廋辞”,“廋”即“藏”也。

老叟捉迷藏

文化信使/王中原  编辑/雅贤

  说老叟捉迷藏,未免滑稽可笑。要说老叟猜谜语,那就顺理成章了。其实,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谜语古称“廋辞”,“廋”即“藏”也。

  我不擅长猜谜,但喜欢制谜。近来,冥思苦想制作的谜语将近两百个,编号从“王中原谜语001”开始。晒到网上,和网友共享捉迷藏之乐。

  先以最新制作的谜语为例:“六十住持,一点下田。打一字。”网友猜“庙”。我说:“降低难度。六十方丈,一点下田。”立刻有人猜出是“亩”。有人喜欢后者的直白,有人喜欢前者的含蓄。就谜论谜,“一点下田”足矣,但少了韵味。

  我有编号的第一个谜语是:“此事何人所为?阿基米德曰:三毛一手造成!打一字。”此谜谜面语涉古今中外,文理两科,关键只在末句。如果只取末句,目标太集中。三句构成,一部分人眼花缭乱,一部分人发现端倪。整个谜语欲藏还露,欲露还藏。谜底是“撬”,谁曰不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张乐平有《三毛流浪记》,作家有三毛。“撬”字拆开,即是“三毛一手”。

  “前方后方齐努力”,谜底是“咖”,猜谜之外,赞扬了军民一心。“四方安定,一犬不惊”,谜底是“器”,谜面描写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宰辅化为蓑笠翁,赴汤蹈火访民情”,谜底是“蒸”,歌颂了体察民情的清官廉吏。

  有时搜索枯肠,难得一谜;有时福至心灵,妙手偶得。“蒸”字谜就是我路过排骨蒸饺饭馆门前获取的素材。加工制作时,语言上几经调整,使其平仄合于七律首联样式。还有一次,路上见宣传条幅上有一“罪”字,回家制了俩谜,适合在不同场合亮相。一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打一字。”谜底是“罪”。一曰:“罪。打《论语》十六字。”谜底即是前谜的谜面。有一次去保险公司办事,针对一幅横标上的字,制了一谜:“险。打七言唐诗一句。”谜底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现场谜语是互动游戏,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随时调整。我在网上出了这样一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打一歌唱家。”尽管网友查了辞书,还是不得要领,于是,我提示曰“怕瓦落地”。这样就好猜了。比如,我出谜曰:“共同社记者前往羽田机场。”网友马上猜出了谜底。我加大难度:“共同社记者前往东京国际机场。”这下,没人猜得出来了。其实,东京国际机场就是羽田机场。谜底相同,都是“翼”。

  我“捉迷藏”的群是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为依托的群,大家都很捧场。不时有网友说:“猜谜时间到了,王老出谜!”括弧,一着忙,把“师”字落下了。甚至有的老师把我的谜语传给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把谜语当作语文学习的调味剂。

小链接
  王中原,男,汉族。辽宁省朝阳县人,1947年出生。函授中文专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退休于朝阳市十五中学。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咬文嚼字》特约审校。同时,还是绕口令爱好者、研究者。为《中学生》《中学时代》《语文学习》《咬文嚼字》《演讲与口才》《中国校园文学》等期刊业余审校数十年。曾助教育家修订教材,为演讲家推敲演讲辞,为楹联家斟酌平仄,为曲艺家完善脚本,为新闻出版总署及省级版权局做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现已创作绕口令200则。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