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二月二的彩头

摘要: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人们对龙充满了崇尚和敬仰。传说中龙是天上主管云雨的神,每年的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说是从这天起,雨水会渐渐地增多。所以二月二这天就叫“春龙节”。

二月二的彩头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赵盼

  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图腾,人们对龙充满了崇尚和敬仰。传说中龙是天上主管云雨的神,每年的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说是从这天起,雨水会渐渐地增多。所以二月二这天就叫“春龙节”。

  “春龙节”,龙抬头,人们讨个好彩头,这一天,有很多的讲究呢。

  首先是吃。在我们北方,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家家户户要煮猪头。因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 ,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敬龙王,供奉上天,是比较虔诚的,供奉后分享祭品,吃猪头表示庆贺。

  关于吃猪头,还有一个故事:传说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 ,感到腹中饥饿,于是闯入一个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想斩杀和尚,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要食物。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 ,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美馔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很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俗语还说:“哪有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的 ”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人若怀才不遇,不必气馁,早晚必会找到能够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来“二月二”吃猪头是古代留下的传统,是吉祥兆头的标志。

  龙抬头的日子,食品名称也被普遍冠以“龙”的头衔。这一天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炸糕叫吃“龙胆”,这一天,就连那黄豆包炸了吃都不叫豆包了,叫吃“龙蛋。”有的人家,还把猪尾巴留在这一天吃,叫吃“龙尾。”还把吃出来的小骨头用圆圆的彩色或红色布片间隔开来,有规则地穿起来,末尾留个大穗穗,给家里的小孩子缝缀在衣服的领子后,这叫戴龙尾,期望孩子长命百岁……好像在这一天,吃的用的都沾了龙的仙气,顺畅,吉庆着呢。

  在我的老家,二月二这一天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水挑满缸,要尽量早起,说是怕起晚了打水的时候碰了龙王的头。有的人家的男主人,还要在日出之前,在盛满水的缸前默默叨念一番:“求龙王,谢龙王,风调雨顺粮满仓。”

  老辈人说,他们年轻的时候,每到二月二,起床后还要打着亮儿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意思是惊蛰了,这些虫儿啊啥的都出来活动了,招呼它们到明面上来,别伤着大人孩子的。在这一天,妇女们不准动针线,说是怕伤了龙体和龙的眼睛,这一天不准洗衣服,尤其是妇女,说是龙是圣洁之物,不要用污秽的脏水玷污了它。

  这一天的吃食五花八门,但都是围绕着龙展开的。不论吃啥都要跟龙沾边,表达着人们对龙的尊重崇敬和爱护。我们农村在这一天有摊煎饼的,春饼形似龙鳞,那煎饼据说是龙王的胎衣。人们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新的一年新的龙王脱胎换骨又开始重新抖擞精神了。

  每到二月二这一天,老家的人们还有一项大活动,就是爆玉米花,或者炒豆。选一些饱满的玉米粒,先洒上一些温水焖一会,然后放到大铁锅里炒,说是这样爆出的米花大。炒豆则是用平常的炒法,炒出来的豆可以放在兜里抓着吃,也可以就着热乎劲直接装在一个罐头瓶里,撒上适量的盐,再放点葱花、味素、煮开的花椒大料水,焖好了再吃,别有一番滋味。听上岁数的老人讲,当年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告诫它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吃着炒豆、米花,沉浸在美丽的传说里,心情自然是十分愉悦的。

  二月二这一天,顾客爆满的地方是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在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愿意去理发店理发。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剪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民谚 “二月二剪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说的就是人们的这个想法。所以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的生意都是特别的兴隆。

  二月二古老的习俗流传至今,这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的沿袭,代表着广大人民对于幸福、平安和吉祥的深深渴望。
(图片来自网络)

小链接

  时春华,女,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教师,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辽海散文网会员,在北票市报有专版《朝花夕拾》,在《今日朝阳网》网络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