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穿越印第安纳(美国纪行之八)(邹本殿)

摘要: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在拟定的四十多天的美国旅行行程中,我将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思所想随时记录下来和朋友们分享,请关心我的朋友们每天关注我,对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帮我排疑解惑,助我做一个清醒的行者。

穿越印第安纳(美国纪行之八)

文化信使/邹本殿 编辑/明月

  在芝加哥的日子简直就像打仗,天天紧紧张张,日日马不停蹄,游览、锻炼、还要随笔记录下来每天的见闻、感受和思考,虽然身体和大脑都很累,却仍乐此不疲。

  由于时间较短,又加上连日的阴雨,芝加哥很多地方都未能到访。遗憾固然是遗憾,但一想到以后还会再来,想到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游览其它地方心里也就释然了。

  正准备出发时,芝加哥竟然见到了几天以来难得一见的太阳,阳光下的芝加哥更显美丽。虽然美丽也不能耽搁了,因为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我们上午10点准时驱车离开。

  从地图上看,芝加哥所处的位置在美国的伊利诺伊州的东南部,我们要去的代顿在俄亥俄州的西南部,中间隔着一个印第安纳州,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我们要斜穿整个印第安纳州全境。

  从芝加哥东南部出城就进入了美国大陆90号公路,沿着密歇根湖南岸向东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换线到65号公路。

  车刚行驶出半个小时,儿子说已经离开伊利诺伊州驶入印第安纳州,此时要重新设定手表时间,因为到了印第安纳州就要开始使用美国东部时间,即纽约时间,芝加哥的美国中部时间到这里将失效。东部时间比中部时间晚了一个小时。这时我看到我的手机已经自动把时间从10时30分调整到11时30分,因为我的手机已经办理了国际漫游所以到什么地方都会自动调整到当地时间,而另一部未办理漫游业务的手机却还停留在美国中部时间上,需要手动调整。

  美国的高速不像我们国内的高速用什么京沈、连霍等起止的地名简称命名,只用多少号来命名。据说美国境内的高速一般是不收费的,只是刚出芝加哥时有两处桥梁一共收了12美元的过桥费,据说是因为这两座桥梁是私人投资兴建的,所以政府允许在一定时期内收费。

  我总感觉到美国的高速公路上跑的车都比国内的快,我开始还有些不习惯有些紧张。所有的车辆都像兔子一样撒欢疾行,因美国高速公路有最低限速,所以跑慢了与其它车辆不同步可能还会带来危险。我看了一下地图,上了65号公路我们就开始了跨越中央低地的行程。行驶在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上,视野极度开阔,沿途没有什么大的城市,连村庄都极少见,到印第安纳州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之前只穿越了两个在国内乡政府所在地大小的地方。

  行车中观赏沿途风景是我的一大爱好,我把这一爱好视为享受。我看到,东南的天际上朵朵白云呈高中低阵势排列,如一幅壮美的画卷,这种景象好像过去只有在国内的内蒙古大草原和黑龙江大庆一带的平原地区见到过。沿途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农场、牧场和奶牛场。农场的田地间有着修建得很艺术的房舍、高大的粮食储罐和锥形顶盖的粮仓,这些储罐和粮仓都有管道相连,可以想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之高,因为从这些设施可以看出,田地里的粮食运回后只要把运输车上的管道与仓储罐上的接口相连接,粮食就可以自动传送至粮仓和干燥罐。向外运输时只需把汽车开到仓储罐下面,粮食就可以凭重力作用自动装入运输粮食的车辆。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大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当然这些都是我根据国内的粮食仓储和运输的设施联想的,因为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没人告诉我这些)。

  沿途的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略有起伏的田地里割草机割过的草场茬口齐整,割草机走过刷出的弯曲而圆润的金黄色和棕色的彩带铺在一望无际的田园里。机械捆扎的巨大草捆或单独或集中地摆放在那里,恰似一首柔美的田园诗,此情此景我们过去只有在照片或在电脑桌面中才能欣赏到。我们的家乡昨天已是冬至,已经到了数九寒天的季节,而这里的纬度与我们辽宁相同,都是在北纬39至40度之间,但在这里的一些牧场里的草原上却是一片嫩绿,据说这是为保证奶牛吸收必要的营养而专门培育的耐寒牧草。这些景象让人仿佛感觉是到了祖国阳春三月的江南。在同一片土地上呈现出不同季节的景象让人即惊奇而又费解。

  沿途石油公司的LED广告屏幕上不断地刷新着汽油价格,从芝加哥的每加仑2.65美元,到俄亥俄边境时已降到1.91美元,每加仑降了 0.74美元。油价每升折合人民币3.2元,看来比国内的价格还是低得很多。沿途我还体验到了美国的汽车文化,途中我们下高速去加油,偌大的加油站竟然没有一个管理人员和加油工,都是自助式加油,刷卡自动结算,如果让加油工来操作还要额外付给小费,为节省小费,绝大部分美国人都会操作自助加油。

  临近中午, 我们驶离高速到一个专门为汽车服务的快餐店购买午餐。快餐店就是一栋不大的房子,一条路环绕房子一周,在入口处只需坐在车里打开车窗,把迎面牌子上的套餐编号和数量朝路边的对讲话筒报出来就已经完成订餐。过卡后转到快餐店的第一个窗口交费,再到第二个窗口时服务人员已经把我们要的快餐打好包直接递给了我们,整个过程只用了两分半钟,车子只做了三次短暂的停顿,我们也都坐在车里没动就完成了全部交易。不得不赞叹美国适应汽车特点的服务手段的先进和快捷,当然不懂英语就不要到这种地方去丢人现眼了,不但完不成交易,还会打乱人家销售流水线上的正常秩序。

  我们的汽车驶入了一个叫Lebanon(译音为黎巴嫩)服务区休息,在这片土地上竟然出现中东一个伊斯兰国家的名字。因为在这人烟稀少的大平原上不缺土地,所以服务区设在离公路足有一两华里的地方。服务区也和我国高速上的不是一个概念,所有建筑加起来也没有国内服务区的厕所大。设施只有一次只能容纳六七个人使用的厕所和一两台自动售货机。因为高速都如我国内蒙古的草原大通道一样,只设出口不设收费站,所以在服务区没有加油站、修理部和餐饮饭店,加油、修车和吃饭都需驶出高速,所以服务区设施比较少且功能简单。但停车场地宽敞。美国的货运汽车一般驾驶室都很宽大,在驾驶室后面都单独有一个出入的门,里面有床铺电视等,驾驶员大都在夜间和疲劳时驶入服务区休息。既然只是提供司机在自己车内休息的停车场所,所以服务区的其它功能也就弱化了。

  看着服务区怪异的建筑,让我想起了昨天在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展示的印第安人的民居复原模型,原来,这个服务区的建筑就是模仿印第安人的民居建造的。奔走在印第安纳州让我联想到印第安人,引发了我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繁衍生息的土著民族的思考,置身在异域也才感觉到过去对美国的历史线条从没有认真理清过。

  对美国的历史虽然不是一窍不通但也是一知半解,对这个国家的历史知识掌握的零零散散断断续续,不能穿成线也不能连成片。过去,我们常听一些人说美国没有历史,那时听了也不以为然,因为这个处在大洋彼岸的国家离我们太遥远,又长期与我们隔绝,所以那时认为它有没有历史与我们无关。身临其境了,才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叫起真来。

  说美国没有历史,这显然是对历史概念的不清楚或是表达不准确,因为事实上已经存在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只有长短之说,没有有无之说。一般而言,历史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一般指一段时间间隔发生过的事物。美国1776年建国,作为国家它的历史进程确实很短,只区区200多年,与我们中国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相比确实不能同日而语。虽然在这片土地上出现国家的历史很短,但这片土地上人类的历史和人类的文明史却源远流长,这次让我从美洲最具土著特征的地方开始了解美国历史不能说不是一个偏得。

  印地安纳,从名称上就说明了这块土地曾经是印地安人的领土。但是,今天我们的车子行驶在古老的印第安人生活过的土地上却难觅这个美洲最古老的人种的踪迹。大概与我们国家的女真族一样有些分散居住的印第安人很多已被同化。

  前些年曾经读过《全球通史》,依稀记得1500年前美国乃至美洲的历史和文明实际就是印第安人的历史和文明。外族未走进美洲之前那里只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人类考古证明印第安人是亚洲蒙古簇人的后裔,他们是从今天的西伯利亚渡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的。原来我认为这一说法不可信,因为在当时没有任何渡海渡河工具的条件下横渡宽阔的白令海峡是不可能的。但说是通过结冰后的海峡渡海的我才认为可信,因为白令海峡接近北极圈,每年有很长的时间处于冰封状态,这次来美国飞机飞越白令海峡附近时我已经亲眼目睹了茫茫冰原,可以想像那厚厚的冰层不只是人能通过就是重型坦克也照样通过。

  世界历史和美国历史都一致认为,公元15世纪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他当时以为是到了印度,所以就把当地的土著民族当成了印度人,因为西班牙语印度人和印第安人读法相同,所以美洲的土著民族才有了印第安人的叫法,等人们发现这一错误时叫法已经普及,已经无法纠正致使延用至今。

  印第安人的足迹遍及美洲。印第安人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少的人口和松散的社会组织,使欧洲人势不可挡地入侵和占领了美洲。18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殖民于这块土地,后来沦为法国的殖民地。印第安部落被迫从他们世代居住的东部地区离开来到这里,后来印第安纳部落作为一个州加入了美国。

  印第安人对人类的贡献不可低估,最大的贡献就是他们培育了全世界人民日常饮食所依赖的玉米、马铃薯、大豆和西红柿等植物,这种贡献一点都不亚于人类开创的其它文明,因为民以食为天。

  据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该州发现了最早的居民遗址,但这只能说明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较早却不能说明印第安人的起源就在这里。因为美国人类学家曾提出印第安人发源于美洲,但从进化论角度却站不住脚,因为美洲没有猿只有猴,到目前在美洲没有找到任何人类进化的猿人化石,猴永远也不可能进化成人类。

  记得前段时间看过资料,美国现在仍有250多万印第安人(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是个傻子数),其中还有70多万自称是印第安人的后裔。印第安纳州作为曾经的印第安人的领地现在的印第安人也只占到该州人口的0.3%,比该州非州裔的黑人比例要低得多。按这个趋势发展印第安民族被异族彻底同化是迟早的事。

  印第安人对16世纪初到北美的移民们曾经的帮助是巨大和无私的,印第安人给这些处在饥寒交迫中的移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导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来自欧洲大陆的新移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欧陆新移民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感谢印第安人无私帮助,才有了美国人后来的"感恩节"。所以美国人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也是感恩的季节,应该就来源于此。

  我很想走进印第安人的部落,去感受一下曾经的土著人的生活场景,但无法如愿,因为那种不愿意与外界沟通,过着原始社会生活的土著人的部落在这个州已经绝迹了,虽然仍有印第安部落的存在,但这些部落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民居形制、服装样式和婚嫁风俗等已与美国的主流社会无异,据说这样的部落现在只能在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些国家的偏远地区才能找到。

  车行4个小时途经印第安纳州州府所在地印第安纳波利斯,这里是美国第七大城市。远远地看见大概有四五栋高层楼房,其它都是低层别墅。65号和70号高速公路在市中心交会穿过,城市小得我们仅仅经过7分钟就穿城而过,这个美国的第7大城市远不如我们国内的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据说美国就是这样,除了几个大得在全世界都超群的城市外,其它城市小的令人咋舌。我归纳的一种方式来表述美国的城市规模可能比较形象:美国就好比是一大片菜地,城市好比菜地里生长着的大小不一的瓜果,菜地里生长着西瓜、香瓜和西红柿。全美这块菜地里一共有大西瓜五六个,小西瓜三四个,大香瓜十几个,小香瓜二三十个,剩下的城市就都与西红柿一样大了。东海岸有纽约、华盛顿,西海岸有洛杉矶、旧金山,北部五大湖区湖滨有芝加哥等几个数量很少的大西瓜,还有两三个小一点的西瓜,然后就是与西瓜的体量不能相比的香瓜,印第安纳波利斯只能算香瓜中的大香瓜,其它城市就只能算是西红柿了,美国的城市大小结构就是这样悬殊。

  美国的第23任总统杰明·哈里森就出生在印第安纳波利斯,记得看《总统外传》中描写他的特别之处就是1889年就任总统时正值纪念华盛顿总统就职一百周年,因而人们称他为“一百周年纪念”总统,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本来想去瞻仰一下这位总统的纪念馆,无奈时间紧张未能如愿。

  在印第安纳波利斯我们从65号高速公路变线到70号高速,90分钟后驶入俄亥俄州境内。从印第安纳的西北部入境再从该州东南部驶出斜穿该州全境,全程近500公里。在这不太远的路程和不太长的时间里看足了美国中央低地风光,也让我深入思考和重温了美国15世纪前后印第安人的历史,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经过7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先后跨越90号、65号、70号三条高速公路,17时在蒙蒙细雨中我们到达了俄亥俄州的代顿市。在接下来十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将以这里为中心继续我们的旅行生活。

[责任编辑:立军]

小链接
  邹本殿,出生于辽宁省建平县。经济师,现供职于辽宁朝阳供电公司。系辽宁省社科联工运学会会员,朝阳市作协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长期以来,结合工作实践从事理论研究,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有30多篇论文在《中国工运》、《中国电力工运》等刊物发表。先后有十几篇文章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工会、辽宁省总工会、东北电力工会一、二、三等奖,其中5篇连续5年获辽宁省总工会一等奖。业余创作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散见《辽宁电力报》、《抚顺日报》、《辽西文学》等报刊。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