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逃离朋友圈

摘要:微信,作为一款通讯软件,自2011年1月推出以来,以迅猛之势“抢滩”人们的生活。据说到2015年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 49亿。就在前几天,年近耄耋的父亲母亲也开始尝试这一新的通讯方式,因为通过智能手机,他们能够在听到我的声音的同时,还能看到我的样子。

逃离朋友圈

文化信使/王晓晖  编辑/云枫

  微信,作为一款通讯软件,自2011年1月推出以来,以迅猛之势“抢滩”人们的生活。据说到2015年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亿。就在前几天,年近耄耋的父亲母亲也开始尝试这一新的通讯方式,因为通过智能手机,他们能够在听到我的声音的同时,还能看到我的样子。

  看来,我也是离不开微信这种通讯方式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很难从一个时代的“潮流”中逃离,即使这潮流仅仅是一种工具。尤其是当你周围的人都在使用它的时候,你无法以一种遗世独立的姿态拒绝。更何况这些人中,有你的家人,你爱的人。

  于是经过研究,我悄悄地从朋友圈隐退,至今两个月,我再没有点进朋友圈的界面,“发现”边上显示我跟和跟我的评论数量的数字不再出现,一个红色的小点静静地卧在那个小小的指南针图案右边。

  得说刚接触朋友圈的时候,我觉得这东西还是挺好玩的。把自己吃喝玩乐的照片贴上去,小小的感悟、故作风雅的内容贴上去,还有看到好的文章转一转,刚读完的书晒一晒,“朋友”们就跟过来各种评论各种赞叹各种羡慕一番,当然,更多的是“点赞”之交。即使如此,也能实现一点小小的虚荣心,对大家“拍马屁”一样的赞誉,明知只是客气,心里也是相当受用的。当然,也到别人家的“园子”里去遛遛,“客厅”里坐坐,看看人家的生活方式,一样要点赞评论不可少,顺便暗暗地对那些“高大上”们羡慕嫉妒恨一会儿。

  可是新鲜劲儿过了,渐渐地发现时间被朋友圈悄悄地吞噬,也许是自己定力不足,生活被“晒单”和“点赞”冲击得乱七八糟,天天被手机捆着,成了它的奴隶。话说朋友圈的内容无非以下几种:

  一是大量转发养生知识,各种偏方,各种吃了对身体好的食物和吃了对身体不好的食物,甚至各种预防和治疗癌症的秘方。刚开始我也被唬得一愣一愣的,虽不至于相信绿豆茄子包治百病,但也弱弱地想,也许有些东西是不能吃了吧。可是时间长了,警惕了,这不吃那不吃的也实在没有东西再可果腹,再加上一些官微官博的辟谣,对类似贴子基本上不再点了。

  一是各种心灵鸡汤,以炫目刺目和令人瞠目的标题出现,一个蹩脚的言之凿凿声称是真实的故事,跟着一大段说教的话,看上去是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实际上温吞水一杯,还有好多没有温度的。了解鸡汤“烹制”方法的人都知道,这些真实的故事绝大多数是写手们编出来的,没准儿教你一定要天天优雅地吃西餐的故事,就是愤怒地用锅铲敲马勺时构思出来的情节。就像有人说,狐狸们在悬崖边树个牌子,鼓励小鸡们跳下去学飞,然后自己在悬崖底下坐享其成。

  一是晒幸福秀恩爱晒美食秀厨艺晒旅行晒名车晒书晒娃,把自己的种种艺术化了的生活照公之于众。

  一是不加辨别地转发惊悚离奇不靠谱的东西、甚至于谣言。

  一是开微店卖东西。一是转发优衣库视频。这两种我一开始就拒绝看,当然后者涉嫌违法。

  所以厌倦了。

  认真想想,你的生活,其实与我无关。每个人都与自己周围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纠缠在一起,每个人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存在,如同一片叶子。不用拿别人的故事来教育我,没有任何人的生活和经验可以复制,可以抛却以往生命中的印迹,即使是真实的故事,对于这样独特的我来说,也并没有什么效用。我也不必把我的生活拿给你看,如果是真的朋友,自会用他(她)的方式,关注并帮助我不至于陷入生活的泥淖,在凡俗的猎猎风中挺立。

  所以,如果说微信的通讯功能还是一种与人联系的必要,不得不保留的话,那么朋友圈对我来说,早成鸡肋。

  如今弃之,为断舍离,从此你的生活,与我无关,我的生活,也并不需要你的点赞。

  毕竟,没有人能代替我生活。每一步路,都需要“亲自”走过。
小链接

\
       王晓晖,笔名完颜茇苜,1976年生于辽宁省朝阳建平,1996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辽宁省农行。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