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看秧歌

摘要:小时候正月里最大的热闹,一是唱戏,二是扭秧歌。我们小孩子是不怎么愿意看戏的,不光是那哼哼呀呀的戏词表达出来的意思太慢,站在那看戏也挺冷。我们爱看的热闹是大秧歌。

看秧歌

文化信使/时春华 编辑/雅贤

  小时候正月里最大的热闹,一是唱戏,二是扭秧歌。我们小孩子是不怎么愿意看戏的,不光是那哼哼呀呀的戏词表达出来的意思太慢,站在那看戏也挺冷。我们爱看的热闹是大秧歌。

  咚咚的大鼓敲起来,方圆二里之内听得清清楚楚。我们小孩子耳朵好使,循着声音的方向,就知道秧歌在哪扭呢。用大人的话说就是小孩子腿快不值钱,没几分钟就赶到扭秧歌的村子。鼓是聚人的鼓,给扭秧歌的人们一个集合的动静。一会功夫,人员聚齐,几个人抬着大鼓,鼓手有节奏地挥舞鼓槌,与锣镲一起“七个隆咚锵”地敲将起来,扭秧歌的人们踩着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欢快活泼的鼓点扭起来,这小山村就热闹起来了。

  那时候的秧歌有两种,一种是高跷,另一种是地出溜秧歌,就是不踩高跷的那种。不论是哪种,人们都穿着与戏装相似的新鲜的彩色服装,浓妆艳抹的,或腰间扎着彩带,或手里拿着扇子。我们当地房申大队一些青年组织的高跷队高跷高到1米五,我们小孩子须仰着头看扭秧歌的,那可真有顶天立地之感。踩高跷和地秧歌步法一致,以扭得快、扭得欢为最好。秧歌中所扮的人物,有俊姑娘、俏媳妇儿、也有抽长烟袋的丑婆子、戴纱帽翅的县官、呆头呆脑的“傻柱子”,还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娘子、许仙、包公、秦香莲、沉香、哪吒、济公、燕青、关公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地出溜秧歌里为了活跃,则加进了舞狮子或者是跑旱船,不论哪种,扭起来都是动作优美,地出溜秧歌的形式更诙谐,不仅腰胯扭动幅度大,花样还多,除了扭卷白菜心、龙戏水等阵型,还互相扭斗,两人对舞,尤其老汉推车等更是动作夸张,幽默滑稽。这种只扭不唱的欢快热烈、俏皮火爆的表演形式,把东北人的热情质朴、刚柔并济表现得淋漓尽致。

  秧歌到村子里最宽敞的地方是要打场子的,外扩一个大圆圈,围着圈一圈一圈扭,大人们站在墙根、土坡上围观,里三层外三层的,小孩子们有的被大人扛在肩上,有的骑在大人的脖颈上,半大的孩子们则不是上了墙头就是上了树上了房,好看得真切。秧歌队里的指挥嘴里含着一个哨子,手里拿着一把伞,听大人说,那个人叫“伞头”,是个能说会道社交能力极强的人物,到不同村子去扭,由他联络,联络队长,找村里过得富裕或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去打场,就是专到人家给那家扭一场,人们一图喜兴,二为了面子,一般被找到的人家都不推辞,预备好烟茶鞭炮和赏钱。那“伞头”在一声哨响后,开腔唱赞歌答谢,都是祝福人家、感谢人家的话语,有的是准备好的词,有的是即景生情,看着人家大门上的对子或是根据那家的实际情况现编的,还有的把主人家给了啥给了多少也编进去,唱得合辙押韵。唱几句,锣鼓家伙跟着一顿敲,唱完了,锣鼓家伙再一顿敲。收伞完毕,“伞头”哨子响,喇叭来帮腔,秧歌扭起来,转场。

  农村有句老话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果两支秧歌队赶在一起,那才叫板呢。 喇叭匠子鼓圆腮帮子比动静,比技巧、比曲调的多少,锣鼓家伙比气势,秧歌队不仅比服装,比扮相,主要的是比扭的整齐度和花样。那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看热闹的人们拍手叫好,掌声不断,小孩子们那是跟着瞎起哄,骑在墙头上“啊哦——啊哦”一阵又一阵跟着大人喊。

  同一支秧歌队,我们这群小孩子跟着从村头看到村尾,从这村看到那村,除了愿意听那咚咚的锣鼓,我们惦记的是那又甜又脆的糖葫芦,两毛钱一茶碗的瓜子,还有一毛钱一茶碗的山枣。至于秧歌的好坏,我们一般不太在意,热闹就行。这可真应了那句话“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品评秧歌,我们就是外行。

  现在想想,地冻天寒,大风小脚的,一群小孩子帽子不戴围巾不围的,这村那村追着秧歌到处跑,图啥呢?为了花掉那几角压岁钱,为了解解馋,为了疯玩,还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新衣服?是吗?是,也不全是。

小链接:

\

  时春华,女,辽宁省北票市大三家镇中心小学教师,1992年毕业于朝阳市第一师范学校,爱好文学,热爱生活,热衷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是北票市作家协会,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辽海散文网会员,在北票市报有专版《朝花夕拾》,在《今日朝阳网》网络媒体发表过多篇作品。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