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与人生(孙玲玲)

摘要:浮华有形,本真无形。

影子与人生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你许到极迟才觉悟(有人一辈子不得机会),但你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动作、思想,没有一丝一屑不同时在你那跟着长成的性灵生活中留着“对号的存根”,正如你的影子不放过你的一举一动,虽则你不注意到或看不见。”

  这是徐志摩先生在《再剖》中写下的文字,直击人心。当我们经历过一些事,走过一段路,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很难改变身边的人,与其试图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也未必是容易的。总有人一辈子也不会开化,也总有人会中途开悟。修己是一个过程,如影随形。

  这让我想起孔子与渔翁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历经磨难。在鲁国两次被驱逐,在卫国被迫潜逃,在宋国连呆过的树都被砍掉,并且绝粮于陈、蔡两国。一心推行仁德,却最终未果。

  有一天,他和他的弟子们在树下休息,遇到一个渔翁。渔翁对他说“你真是太难醒悟了。有个害怕身影讨厌足迹想摆脱它跑动的人,他抬腿的次数越多那足迹就越多,跑得越快可身影还是摆脱不了,他自以为太慢了,猛跑不停,直到断气力竭死了……”渔翁意在告诉孔子,即便你深明仁义,懂得分寸,可依然避免不了四处碰壁。不如谨慎地修养身心,小心地保护好自己的真性吧。

  孔子惭愧地问:“请问何谓真?”渔翁回答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孔子与渔翁的这段对话,在庄子的笔下,妙趣横生,寓意深远。生活中,我们何曾不是那个盲目奔跑的人,甚至有时妄想改变他人的想法。光生而影现,与其终日在日光下不停地追逐,不如安静地在黑暗中沉淀。能醒悟的人,一定是会懂得仔细修养身心的人。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若声之于响。”庄子笔下渔翁对于孔子的教诲便是如此。一个人的容貌、谈吐、思想都会如同影子一般伴随自己。鬼谷子说:“见形为容,象体为貌。”通过一个人的身影、声音、形体和容貌便可知其一二。而那些神色温和、容貌端庄之人,像极了在黑暗之中自审的人。他们不会乱议是非,也不会让自己深陷其中。他们即使听到了谣言,也不会四处传播,就像从未听到过一样。

  大禹说:“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吉与凶、善与恶的关系,就如同身体与影子的关系。那些伪善之人如同身体离开影子一般,那些不善的言辞也同样会收到一定的“回响”。所以,佛家说,语言同样是一种布施。修身养性皆在一言一行之中。

  我们很多人也许不会明白身体与影子的关系。就像是对祭祀的认知一样。荀子曾说,不明白的人会觉得祭祀不过是迷信罢了,可是明白的人自然会懂得慎终追远的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礼”之根源所在,怎能是迷信二字所能简单替代的。

  最爱的作家之一冰心曾这样写道:“生命何其实在,又何其飘忽?”人生一场,如白驹过隙,又如梦幻泡影。当我们走在河边,看那些泛起涟漪的水面时,纵使金光闪闪,水波终会平定。

  这短短的一生,唯有心灵是永恒的。为了寻求内心的那份平静,我们似乎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有的人即便身处平地,也觉苦海无边。而有的人知道身处暗处,收拢羽翼,险峰也会变成坦途。

  浮华有形,本真无形。所以,如那位渔翁所言,愿我们都能够独慎衾影,阴惜分寸。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任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喜欢用朴素的文字记录生活,爱好读书、写作、旅行等。最喜欢的一句话:“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编辑 立军]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