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生命里的“燃灯者”(孙玲玲)

摘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总是在百忙之中返乡祭祀,以此来追思故人。而祭拜的目的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有感恩之情。

致敬生命里的“燃灯者”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每到清明时节,人们总是在百忙之中返乡祭祀,以此来追思故人。而祭拜的目的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外,还有感恩之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者终日忙碌,却又不知为何,大部分人生在碌碌无为中度过,而每每祭扫之时,只见纸灰纷纷扬扬,如雪花一般肆意飞舞,不禁生出多少感叹。为求快乐而生?不然。有多少人心中藏着难以名状之苦痛,甚至在某一刻,羡慕那些在土里安详之人,至少落个了无牵挂。罢了,罢了,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如九万诗人所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生者忙忙碌碌,若不是为快乐,便是为责任。周作人在“死之默想”中说:“诚如某生物学家所说,被猛兽咬死痒酥酥地很是愉快,我想一定有许多人裹粮入山去投身饲饿虎的了。”那么,生者之所以选择继续生活的原因,便是如古人所说,死而后已。我们一代又一代,努力去创造幸福,尽管这一路奔波,历尽艰辛,甚至遭遇失败,人们却依然选择身披盔甲,披荆斩棘地勇往直前。这种奋不顾身的努力,不仅为自己,更为后人,而这种对待生活的忠贞信仰也一直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从青年到迟暮,一路走来,总有这样一个人,曾在人生的路上为你指点迷津,成为我们的指路人。有生之年,能遇见,是一种幸运。他可能是你家中的长辈,也可能是你的同道中人,又或许是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然,也可能是一本书,一句话。于黑暗之中,帮我们拨开迷雾,重现光明。他帮我们唤醒了沉睡的心灵,找到了奋斗的方向,要知道,能使人觉醒这件事,并不容易。人行一世,有善恶之分,而能让我们去掉内心黑暗之面,选择向善的力量,只能来自内心的自我觉醒,而唤醒这种觉醒之人,便是我们生命里特别重要的人,值得我们永远心怀尊重和感激。

  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命里的“燃灯者”。史怀哲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深感谢那些燃起火焰之人。我们受其所赐,就应向赐予者表述我们的深谢之情。”在你贫穷之时,若有人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我们会心存感激,而在你面对生活的迷茫之时,有人能够愿意为你指点一二,便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让你醍醐灌顶。这种启迪所带来的长远意义,如一盏灯的点亮,那道光可以一直延伸,创造出非同凡响的价值。这种深远影响远远超过了物质财富上的富有,既是一种解放,又是一种归宿。再出发时,心中有坚定的信仰,眼里有闪耀的光芒,从此,多了一份踏实与笃定,让灵魂不再流离失所。

  那些点燃火焰带来光明的人,仿佛从未老去,因为他们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活在世上,如何处理内心与外物的矛盾,有多重要。有的人,即便走完这一生,也未必能清楚如何去化解这种矛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我们对于生活的“野心”不过是家族和睦昌盛,老人康健,儿孙多福。在岁月无情打磨中,很多东西都随它一同风化,而心中的那束火焰,却不会因外在的改变而变得微弱,相反,时间越久,越发明亮。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位“燃灯者”,于国而言,是那些无数的逆行者和英雄们,于家而言,是吃苦耐劳的祖辈父辈。清明至,让我们慎终追远,为心目中的“燃灯者”寄去一份特别的思念,让这份感恩之情,代代传递,生生不息。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龙城区骨干教师,七道泉子镇、龙城区人大代表。爱好写作,读书等。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