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无月明(刘文艳)

摘要:中秋团圆,是家人的期盼;中秋赏月,是多年的习惯。已经连续几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女儿无论多忙,都要带上水果月饼,从北京回到沈阳,与父母一起过团圆节。“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一家三口便兴致勃勃地去赏月。

何处无月明

文/刘文艳 编辑/赵盼

  中秋团圆,是家人的期盼;中秋赏月,是多年的习惯。

  已经连续几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女儿无论多忙,都要带上水果月饼,从北京回到沈阳,与父母一起过团圆节。“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一家三口便兴致勃勃地去赏月。我们共同看着月亮冉冉升起,如玉盘,如明镜,从柳梢头一点一点地攀上云端,高悬在碧空中。那时,夜已静,“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地上撒满月的清辉,我们便踏着月光走上回家的路。

  小的时候,家在县城郊区,住平房。八月十五赏月时,奶奶带我们登上房顶,坐在房顶上赏月亮,觉得月亮离我们很近很近,大大的圆圆的,好像一伸胳膊就能捧在手上。那时,从来没离开过家乡,不懂得离别苦,也不知道乡愁。与妹妹一起朗诵改写过的李白五言诗:“房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是故乡”,心里很是惬意。

  离开家乡到沈阳,住进楼房,就没有了在自家房顶赏月的便利。城里楼房太密,住宅小区里,楼房林立。望星空,须仰起头来。看月亮,得在楼与楼的空间寻找。在家门口赏月很是拘谨,因此,每到中秋,我们都到离家十分钟路程的一个大宾馆院内的绿园去赏月。

  这个宾馆与北陵公园相毗邻。中间只有一网之隔。紧邻北陵公园的地方是宾馆的绿地,也许这本来就是北陵公园的一部分,只是用一张铁丝网将其隔开,作为宾馆的一块绿地,宾馆把它建成了一个绿色公园。公园呈开放式,外面与北陵公园相望,里面与院里广场相连。绿树、草坪,石亭、花径,小桥、流水,鱼游、鸟鸣,很是别致。

  从宾馆大门进入,步行百多米,就是这绿色公园。八月十五,月圆风轻,公园很幽静,似有一点圣洁神秘色彩。三人并肩走过,坐小桥边,观看月亮冉冉升起,慢慢挂在高空,又明又亮。皎洁,高雅,让人心静如水,心淡如云。此时,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微风扑面,心旷神怡,欣欣然宠辱皆忘!一家人的团聚中,充满了宁静与和谐;充满了亲情与温馨;也充满了幸福与向往。

  小桥下清澈的流水,倒映着绿树和蓝天,那轮明月微笑着游荡在水中,时而与一群自由自在的游鱼嬉戏,时而在云层里穿来穿去。女儿用手机送出了“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令人遥想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美好意境;也联想到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色;又联想到如若登上“天涯海角”那块巨石,面海赏月,那海上明月一定更加皎洁!而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浩浩长江,也一定是明月千里寄相思!真是天涯此时共婵娟,祖国何处无月明啊!

  相邻有一对情侣,不知什么时候也来到这个公园。他们相互依偎着,仰望着天空。微风习习,秋意阑珊。年轻漂亮的女孩说:“这公园太美了,这么空旷,这么清静,这里赏月太有意境了。”潇洒帅气的男孩说:“多美的时光,多美的情境啊!真想让这一刻成为永恒!”

  女孩天真地说:“我们家要是有这样一个花园就好了,天天赏月,心旷神怡,甜甜蜜蜜,神仙般的日子!”男孩真诚地说:“我们努力拼搏,一切都会变成现实,有志者事竟成!”“人贵有志,志贵有恒!我特欣赏你的拼搏精神。”女孩给男孩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努力!”男孩说,“努力!”女孩说。两个人的手掌合拍在一起,拍了一下又一下,这场面很激情,很感人!看得出,他们对今日赏月之美景非常珍惜,以至于励志让这美好成为永恒。

  这是一对有激情、有志向的青年,也一定是一对有作为、有成就的青年!真诚地祝福他们,与我们共赏一轮明月的年轻人!

  月上高空,那对年轻人牵手走了。我们三人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

  回家的路上,女儿说:“这个公园虽然很小,但是很美,令人陶醉!”

  我问女儿:“年轻人都富有理想,你是不是也像那两个年轻人一样,很想拥有一个自家花园儿呢?”

  女儿肯定地说:“No!为物所累的人生是最没意义的!”这个否定的结论是我没有想到的!

  她接着说:“拥有自己的花园儿,要尽管理之责,承受安全之忧,那真是太累呀!换个角度想,这里不就是我家的花园吗?”她很惬意地说:“这几年,我们来这里赏月,没有任何顾忌,想来就来了。而且公园维护的这么好,比我们自己拥有这公园还方便!而且,还有年轻人同来,陪伴我们共赏美景明月,少去了孤独寂寞之感!”

  她接着说:“如果这公园没有人来,没有人气儿,那该多没意思!如果那样,我们也会生出李白的孤独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当然,李白的孤独,不仅仅是身心上的孤独。更有政治上、社会意义上的孤独。如果李白活在当下,他也一定愿这个公园为大家所有,以免去独酌无相亲之孤寂。”

  女儿继续阐述着她的观点说,月亮有多美呀,她照耀着整个地球,也可能还照耀着别的星球。她不独属于我们哪个人,但是她又都属于我们每一个人。她每年中秋高高地悬挂在天上,让整个地球的人欣赏。试想,如果她只属于哪个人或者只属于少数人,只有几个人能欣赏,那月亮还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吗?

  女儿的爸爸补充说:“月亮属于宇宙,属于整个地球,属于整个人类,也属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当八月十五中秋节,在外千里百里的亲人家人,都要赶在一起团聚,共赏明月。正因如此,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美好的诗句、动听的歌曲、美妙的画卷展现月亮的光华。正因为月亮为所有的人奉献着光华与美丽,她才有众多的崇拜者、欣赏者,她才价值无比、魅力四射!”

  我特别赞同并欣赏女儿的观点和她爸爸富有哲理的思考。不求独有,尽享其用。天下之大,物质颇丰,再富有的人也不可能尽有。人生短暂,来去匆匆,万物终不能据为己有。何不轻松放下,不让自己为物所累!

  这时,女儿却又转而说:“美景只有与更多的人共享,才是真正的美景。如果让美景‘藏在深闺人不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有能力的时候,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我也一定会面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走进花园,感受美好,这将是我最大的快乐!”

  这时,我内心里对女儿有些刮目相看了。其实她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体现出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理想抱负和精神境界!

  由此我也想到,现在城市的公园已经去掉了围墙,变成了大家的公园。这个“公”字已经名副其实。如果大的机关、宾馆、学校也把院墙打开,使院内的绿地向大众开放,那就会有更多的人拥有自家一样的花园了。这个公园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一个走进公园的人。公园便是我家园,祖国处处有家园。一个国家能够把更多的资源变为公有,让更多的人享有资源,而不是只让少数人独有,这个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的追求,这样会让这个国家的人民真实地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回家的路上,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明年,我们要走出去,或者是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与明月同在,或者是到“春江花月夜”的江南去与明月相唔,也可能到“天涯海角”去看“海上生明月”。不管在哪里,都是“天涯共此时”。

  祖国何处无月圆!祖国处处是家园。

  (本文原载于《今日辽宁》2015年第10期、2015年10月30日《辽宁日报》)

小链接
  刘文艳,现任辽宁省政协常委、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有百余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出版传记文学《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鼻祖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引起反响。近年出版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

刘文艳文学作品选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