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年画(刘国玺)

摘要:题记:“扶墙走,扶墙站,只穿衣服不吃饭”。这是一条谜语的谜面,谜底是“年画”。早年间,人们经常拿这条谜语猜着玩。随着岁月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非但这条谜语被人淡忘,就连年画本身也濒于消失。如今,四十岁以下的人已经很少知道年画的曾经过往。

年画

文/刘国玺 编辑/雅贤

  题记:“扶墙走,扶墙站,只穿衣服不吃饭”。这是一条谜语的谜面,谜底是“年画”。早年间,人们经常拿这条谜语猜着玩。随着岁月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非但这条谜语被人淡忘,就连年画本身也濒于消失。如今,四十岁以下的人已经很少知道年画的曾经过往。然而,年画毕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她承载着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内涵,“画”出的是时代的风云气象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

  那年的正月初三,大勺子死了。据说是家里没买年画窝囊死的。

  大勺子名叫李少青。由于后脑勺长得大,人们便送了他这个绰号。大勺子家住村西口,全家八口人,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得最穷。可大勺子有志气,体格好,也爱面子。生活虽然凄苦,但认干,从没叫过苦认过怂。尽管这样,大勺子一家往往倒欠生产队的钱,常常向生产队借口粮。这也难怪,八口人就夫妻两个劳动力挣工分,只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村里人都佩服大勺子的刚强劲儿。

 

  大年三十守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初一拜年是传统习俗,人们走街串户,非常热闹。那时候,拜年是离不开看年画的。人们无论拜到了谁家,都免不得对着年画详品一番。大人们常常议论年画的内容,以及谁家买得多谁家买得少,谁家的好看与难看。而孩子们则纯粹是看新鲜、看热闹,也同样免不得叽叽喳喳说说点点。那年代,过年墙上贴年画、贴对联、吃年夜饺子、放鞭炮是同样重要的事,缺一不可,是家家户户一道特有的风景,也是中国春节的四大习俗。而我母亲甚至说宁可不吃饺子也不能不贴年画。不吃饺子,别人看不见,不贴年画大家会笑话,那可不行。至今我还清楚记得因为买年画,父亲和母亲打了嘴架。因为父亲喜欢买故事画或剧照画,比如《李自成》、《红色娘子军》等。母亲则喜欢新鲜颜色的,或有吉祥象征意义的,比如杨柳青系列年画中的《年年有鱼》,或者花鸟之类的。那个年代,领袖画,如马恩列斯毛的半身像,是必须要有的。母亲说,领袖画本来显旧,再买故事画,更旧了,不喜气,所以年年总跟父亲争论得面红耳赤。

  大勺子死得那年,他家没买年画,说真的是没买得起。十八岁大姑娘穿着鞋圾拉,前露脚趾后露脚跟,实在没法儿再补了。夫妻俩咬着牙下了狠挥着泪买块布,给姑娘做了双鞋。可这样一来,买画的钱就没有了。

  大家拜年到了大勺子家,没有看到墙上有新年画,依然是旧的,大人们一惊,但没说什么。可小孩子们不懂事,口无遮拦嚷嚷起来。此事很快传遍了全村、邻村。“大勺子家没买年画”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大勺子是个极其要脸面的人,一口闷气窝在心里出不来,两天没吃下饭,正月初三咽了气。

  往事如烟,岁月沧桑。而今,即使在偏僻的山村,也很难找到年画的踪迹。现代居室及其装修,已逐渐没有了年画的容身之地,年画退出历史舞台似乎已成必然。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记录着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年画更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年画没了,年味儿也便淡了许多,也便少了分乡愁。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