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百岁寿星姥姥(常毓华)

摘要:我一直想写写姥姥,但总不知道该写什么,即使1994年姥姥被评上了朝阳十大寿星,荣幸地走进“寿星之光”颁奖会,我依然没有关于姥姥的文字。

百岁寿星姥姥

文化信使/常毓华  编辑/雅贤

  我一直想写写姥姥,但总不知道该写什么,即使1994年姥姥被评上了朝阳十大寿星,荣幸地走进“寿星之光”颁奖会,我依然没有关于姥姥的文字。

  这个凌晨三点,我醒来后辗转无眠,思绪在我脑中萦绕,我想起我儿时村庄里那些曾经熟悉的人,许多老人都先后离开这个世界了,算起来祖辈人中我姥姥活在世间最长,活过了一个世纪,被人们尊崇为寿星,得到人们的赞誉和政府的嘉奖。我觉得姥姥很了不起!这让我在静下来时思考着。

  老人长寿和儿女孝顺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姥姥越来越显现出她优秀的人格魅力,让晚世后辈回味思索。

  姥姥是一个普通农家女人,没有文化,平日话很少,瘦小的身材,还不到一米五呢,黑黑的头发,脑后梳着疙瘩咎,有一双窄小的“三寸金莲”,常穿自己用青布做的或绣着荷花的尖尖鞋子,走起路来倒噶倒噶(dao ga)的,每天在老院子里忙碌着。从我记事,姥姥给我的印象就是干瘦干瘦的小老太太。一年年的日子过得好快!我从孩童长成大人,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姥姥好像一直没有改变面貌,到了80多岁时,也没几根白发,而且还有新发长出。光阴在姥姥身上似乎不动了。

姥姥的儿媳孙子外孙

  我曾经不理解姥爷为何相中了姥姥。我的姥爷是当地很有名的私塾先生,一米八的高挑个,满腹经纶,出口成诗。后来听母亲说,姥爷相中的是姥姥的慈善聪慧,还有脚小。过去,相亲首先打听门风正不正,女方贤惠不贤惠,女子的脚小不小。那时,不像现在,脚小倒成了美。然后是长相。姥姥年轻时长得也俊秀,水汪汪一双杏眼,透着聪慧。母亲说:别看你姥姥没读过书,但心灵手巧,算账张口就来,什么活一看就会。但姥爷看重的是姥姥的心地。

  姥姥口碑很好!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凡是与姥姥接触的人,都说姥姥好!姥姥在娘家时,和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常夸赞姥姥贤淑。

  姥姥见人温和地一笑,看不出对谁格外热情,但见过姥姥的人,无论是谁,心自然会与姥姥拉近距离。即使在外面遇到喜事或是不高兴的事,只要见到姥姥,似沐浴在温馨的光中,一切外境都会淡忘,心会宁静安详下来。

  姥姥精心侍奉公婆许多年。分家时,婆婆在她几个儿子中,提出和老儿子(我姥爷)一同生活。

  无论多忙多累,姥姥常年给公婆(太姥)做小灶,老人最喜欢吃姥姥做的热汤面条。老人吃饭嗓子爱卡,姥姥每天必做一顿白面条。那时候,农村白面是很缺的,姥姥做的面条非常好。她把面揉了一便又一遍,擀成薄薄的大片后撒上补面,再卷起,细细地切,然后从中间提起切好的的面条,抖掉补面,面条又细又长且匀称,如同机器加工出来一般。汤里放上葱姜等佐料,蔬菜、瘦肉丝,再荷包两个鸡蛋,做出的面条清汤清水有滋有味,直让老人满心欢喜。

  姥姥知道婆婆遇到天气变化时会咳嗽,便每天给婆婆炖一块豆腐加萝卜片,不放盐。让婆婆常年吃,使婆婆不再咳嗽了,身体硬朗起来。还帮助姥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85岁了,还坐在大炕上每天为家人补补袜子,剪个窗花,鱼啊马啊,或在天好时拄着拐杖出屋喂喂鸡鸭等。姥姥的婆婆(太姥姥)也是她那个时代的高寿老人。姥姥的品行孝顺得到了婆婆的欢欣,常在外人面前夸赞我的姥姥。

  姥姥做什么都好吃。我喜欢吃姥姥做的黄米面(糜子面)的粘豆包,爱吃姥姥做的酱,腌的咸菜。姥姥腌的咸菜里面有一汪油。还把咸菜放在酱缸里,等过一段时间,那咸菜变成了通红通红的红咸菜,谁见了都想品尝,其好吃令人叫绝!真可谓上等佳品!若用白高粱米大芸豆水饭就着红咸菜,那味道比吃什么都爽。那时我们都会吃到姥姥在酱缸里腌的红咸菜。即使我们在城里生活,我的大表哥和二表哥也会带些姥姥做的红咸菜,粘豆包给我们。

  逢年过节许多困难的人家都得到过姥家人的接济,若遇到特困难的人临过年时向姥家求助,姥爷会用撮子撮上一口袋姥姥蒸的年糕豆包接济给他们。我曾问过姥姥:怎么做什么都好吃? 姥姥说:没啥,就是用点心。做什么事情,用心就能做好。浅显的话语,许多年后我才体会到。

  过去男人们上山干活,家里的活计都是女人做,诸如推碾子磨面纺线织布等等,还上山间苗拔草摘棉花,针线活更是女人的事情。人们身上穿的衣裤,脚上的鞋袜都是女人用手工一针一线去做。当年姥姥家一大家子在一起过大日子,姥姥与妯娌们相处得都很好。姥姥从不计较什么,甚至不曾想过计较。总是起大早做大锅饭,晚上点着煤油灯做针线。

  姥姥的针线活好,衣服做得板正细致,穿在身上舒适。其大嫂针线活做不过来,到换季时,担心孩子大人穿不上衣服鞋子,姥姥就帮助嫂子做,还帮助别人家的女人做针线。

  姥姥从不打骂孩子们,哪个孩子有错了,姥姥只轻轻告诉,孩子们自然就听了,姥爷在外教学,孩子们都孝顺且勤奋懂事。

  姥姥对待晚辈慈爱有加,其儿媳和姑娘坐月子时,姥姥都会精心伺候月子,嘘寒问暖,擀面做汤,不让其受风受凉,任劳任怨直到满月。 姥姥的孙子宝玺出生后,母亲没奶,是姥姥一点点喂小米糊糊,用嘴嚼小米干饭喂养长大。姥姥75岁时,天津的孙子媳妇(我大表嫂)坐月子,姥姥前去天津,为我大表嫂做饭哄孩子。连天津人都知道了我75岁的姥姥伺候孙子媳妇月子如何如何好。

  姥姥97岁时,我和母亲弟弟去给姥姥过生日,一下汽车,我见姥姥早已经站在门前手搭凉棚等候了,秋风吹动姥姥鬓边的黑发,(姥姥直到辞世头发都没有白,)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光里满是慈祥。我说:“姥姥,您能认出我吗?”姥姥又温和地一笑“怎么不认识?你不是大华我大外孙女吗?”我以为近百岁的姥姥一定认不出我了,原来,姥姥耳不聋眼不花,大脑清晰,腿脚灵便。我听老舅说他领姥姥去医院检查身体,姥姥身体各个器官都没病,只是胃有些消化不好。

  姥姥最高兴的是在她每年秋季的生日里,她站在大门前等待来给她祝寿的每一位亲人。有一次,母亲来晚了点,姥姥就问我舅舅:“‘朝阳’怎么还没来到?”“朝阳”是我们一家的代名词。舅舅说:“‘朝阳’一会就到了”,直到母亲我们到来为止。因为我们离姥家最远(以前在沈阳)。待我们给姥姥过完生日回朝阳时,姥姥同样站在大门前,目送我们的小汽车走远。

  姥姥生活很简单。每顿只一小碗饭,一小碗蔬菜,一点咸菜酱。临终前渐渐不吃饭了,属于无疾而终。

  出殡时,全村的人都来了,人们都为村子里最让人骄傲的寿星祈祷祝愿姥姥一路走好。缘于姥姥是长寿老人,出殡用的红布和招待用的碗筷被人拿去许多,乡民说:其红布给小孩缝到衣服上小孩长命,碗筷给小孩用也长命。

1994年,姥姥被评为朝阳十大寿星。这是姥姥在寿星之光晚会现场,中间这位老人是姥姥,我的母亲也在场

  姥姥一生布衣淡饭,默默做事,无怨无悔,从没想过为自己争过什么。1994年姥姥被评为朝阳十大寿星(天马集团承办),得到990元的奖金。还得到政府的关怀,享受生活补贴。

小链接
  常毓华,本名常玉华,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辽宁省散文诗学会会员,朝阳诗词学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双塔区文艺家协会会员。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有作品被收入各种文集及史志中。有散文小说诗文佳句头题新闻等作品获奖。著有散文集《快乐方程》。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