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百合盛开的地方(龙海燕 )

摘要:我所熟知的小城凌源(辽宁省朝阳市辖),以前并没有种植百合的历史。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花卉之乡”的建设和发展,凌源的花卉市场声名鹊起,2016年6月27日又举办了盛大的百合花节。

百合盛开的地方

文/龙海燕 编辑/云枫
凌源的百合花海

  我所熟知的小城凌源(辽宁省朝阳市辖),以前并没有种植百合的历史。然而近几年来,随着“花卉之乡”的建设和发展,凌源的花卉市场声名鹊起,2016年6月27日又举办了盛大的百合花节。虽然我没有亲临现场,但朋友圈里拍摄的照片美轮美奂,能够想象得出大片大片的百合花千娇百媚、倾国倾城的景象。在百合花节闭幕后的一段时间,街边总有一些来卖百合花的小贩,心怀某种期望一问,果然是凌源的!毫不犹豫,买了一大束,回家插在清水里养着。花骨朵很快就怒放了,满室芬芳,像个淘气的孩子,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飞回那段纯洁稚嫩的百合般的时光。

  说实话,初见凌源小城,我并无好感:散乱古旧的建筑,狭窄拥挤的街道,铅灰色的天空,平静乏味的大凌河,和我想象中的城市差得很远。来到这里读师范,被发配的感觉就更浓了。后来,听班里的同学讲起“白狼河”(大凌河的古名)的历史渊源和“木兰山”的传说,才对这座平凡的小城刮目相看了。

  大凌河古称渝水,又名白狼水。唐曰白狼河,辽谓灵河,金改凌河,亦唤凌江。大凌河北源发源于凌源打鹿沟,凌源县城因此而得名。大凌河全长398公里,大小支系纵横交错,流经辽宁、河北、内蒙古。主脉贯穿辽西,东南汇入渤海,是辽宁省西部最大的河流。大凌河,像黄河、尼罗河和恒河一样,在辽西的丘陵河谷间哺育出了照亮了整个世界的红山文明。曹操、唐太宗、康熙等历史名人也曾沿凌河古道,摆驾龙城,继而东征北伐,临碣石观沧海,留下圣迹遗篇,让世人感慨万千。

我和同学在大凌河边

  木兰山,位于凌源城东,凌水河畔,离我们学校不远。木兰山也叫广山,《凌源县志》有段记载:“五里堡村东北2公里的广山,亦称红罗山,海拔856.8米,延伸10平方公里。”传南北朝时期,“花木兰扫北”曾到此山安营扎寨,至今在木兰山顶尚可见到当时安营扎寨的遗迹!我没登过木兰山,但据同学说天气好的时候登临峰顶,可以远眺大海,想想就叫人心潮澎湃。

幽静的女生宿舍楼

  我们的校园规划建设,比凌源市里其他建筑略好一些,总体上比较规整,比我原来就读过的学校条件要提高很多个档次,所以感觉还是比较舒适的。

  学校大门是向北开的,建得不是很宽敞,但却有种秀气的感觉。沿着柏油甬路,艺术楼、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办公楼呈环状包围着操场。操场西侧没有建筑,所以整个校园没有压抑局促的感觉,阳光朗照,视野清新。

我们的校园

  三年中,呆的最多的还是教学楼。这幢陈旧的楼宇盛满了我们的泪水与欢笑,跃动过无数的青春的光与影。建筑虽老,但时光却历久弥新。我们班的教室在教学楼二楼东侧,阴面。虽然阳光不多,却也风光旖旎。春夏一到,那些靠窗的大树一下子就绿柳拂丝,情意绵绵了。冬季北风灌耳,还能瞥见一点小南山初雪的情景,像极了老舍笔下的济南雪后的城外远山图,温情脉脉的。因为教室外就是一条狭窄的小街,每当课堂昏昏欲睡之际,小贩的叫卖声和行人的嬉闹声总能令我们精神一震,或继续听课,或暗暗欣赏市井味道。

蔷薇树下思考的女孩

  在师范读书期间,我不是个很用功的学生。因为不可以考学,我自觉动力不足,就把时间都荒废在读闲书上了。早晨是练毛笔字、钢笔字基本功的时间,我太贪玩,悟性也不高,也就是糊弄一下。我班的同学大多写一手好字,很多男生在省里、市里连连获奖。毕业后,吴风波同学发明的“五斗练字法”更是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朝阳市小学教育研讨会上被一再推广。我想这些成绩的取得,和他们个人当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其中也有来自班主任卢国仁先生言传身教的影响。卢老师特别推重卢中南的字,他的隶书尤其厉害,虽然那时他刚刚三十多岁,但已造诣颇深。他并不给我们上书法课,只让我们自己去揣摩、练习。他个子不高,总是一副非常清爽精干的仪表,犹如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书法。我时常后悔自己玩物丧志,并没有习得一手好字,甚至没有收得老师的一幅墨宝,引以为憾。

我们与班主任卢老师的合影

  第一节课照例是数基课。教我们的是一位鬓发斑白的女老师,微胖,很庄重,姓寇。寇老师好像总讲数列,我照例坐在第一排并开始打盹。没办法,太困啦。班主任早晨五点钟就拉我们到一个废弃的飞机场跑步,跑个二三十圈再回来。冬天的时候看不清路,脚底下总是磕磕绊绊的,所幸一次也没摔倒过。我不习惯早起,等收拾利索开始第一节课,睡意就光临了。教室里那么静,又凉爽,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睡着了。老师也不生气,倒是同桌经常用胳膊肘“捅咕”我几下,我假装用手托着下巴,睡得就更隐蔽、更踏实了。

我的教室,我的同学

  晚上的时光比较悠闲,做完作业,练练字,看看小说,还可以盯一会儿突然跑过来的壁虎,不是我家乡常见的那种马蛇子(一种小蜥蜴)。它尾巴很长,看着很温柔的一种小爬虫,我觉得很新奇。教室里的日光灯很亮很白,大家各忙自己的事情。一到自习间隙,同学们都跑到教学楼前甬路两侧聚堆儿、谈天说地,颇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那时,教学楼前的几棵山桃树、柳树长得蓊蓊郁郁,很有气势。树下有一段窄窄的水泥台面,坐在上面享受着晚风,很是惬意。有一年初春下了大雪,站在甬路上看冰雪压枝、琼珠碎玉的景象,仿佛身在仙境一般,竟不知今夕何夕。下雨天撑着伞走在这长长的林荫路上,念着戴望舒的《雨巷》,心里轻轻涌动的都是浪漫的紫色情绪。如果没有在雨中逢着一位知己,办公楼前那一树树燃得热烈的红蔷薇也足以慰藉寂寥、思念之情。

教学楼前长长的林荫路

  其实,当年师范开展的各类活动也不少,国画展、油画展、运动会、“12.9长跑”、大合唱、新年联欢、演讲比赛等名目繁多,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紧张而充实,无暇及他。我才能平庸,又无出色的组织能力,赖着年龄较小,总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照顾。但班主任对我们要求极严,每次活动他必亲力亲为,每次成绩他都志在必得。他严谨勤奋的态度和争强好胜的劲头深深影响了我们。我现在还记得他抿着嘴唇、侧着头,大眼睛盯着我们排练合唱的神情,也记得那首渺远苍茫的红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哪——”歌声虽未远去,但我们的老师却已英年早逝。巍巍木兰山,沧沧凌河水,每每想到恩师,想到他的音容笑貌,想到他的精神勃发,都历历在目,如在近前。

我们热情澎湃的大合唱

  而我们的学校,创建于1958年的凌源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朝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几经改制,于2002年撤销中师编制,并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值得庆幸的是,原来的校舍并没有拆迁,建成凌源市第三高中。“朝阳二师”这个名字在百度上再也搜索不到,它已尘封,静静地隐没于历史的舞台深处,鲜亮地盛开在几代人的记忆花海。

阳光朗照的校园

  前几日,忽然想到回母校拜访,驱车至依旧狭窄的小街,因放假门卫不予放行,未能如愿。隔着大门远远看了一眼,教学楼前的林荫已不复存在,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旷。艺术楼下的美人蕉开得正艳,不知道那株株挺立的美人蕉是否还流着当年少男少女的清泪?那叮咚作响的琴声是否还是当年恩师的弹奏?那空旷寂寞的礼堂是否还回响着当年大合唱的威武雄壮……

  归途中,眼前不断闪过“百合花”、“北方花都”的宣传广告牌,忽然想到,对我而言,凌源小城就是一片百合花盛开的地方:黄的娇艳,闪耀着青春的绚丽;粉的娇嫩,书写着梦幻的甜蜜;紫红的郑重,宣誓着理想的热诚;白的纯净,寄托着无尽的思念。那数不清的百合花,是我们那批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心向朝阳、迎接光明的地方……

小链接
  龙海燕,女,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热爱读书、旅行、写作,曾在《辽西文学》《昆嵛》等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