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风水宝地喀喇沁(下)(周艳丽)

摘要:喀喇沁曾经是蒙古王爷的居住地,也是建平乃至朝阳境内的一块风水宝地。按当地人说法,喀喇沁该是历代扎萨克亲王的阳宅所在地,而位于建平县三家乡龙旦山下,人称王子坟的喀喇沁右翼王陵,则是亲王家族的阴宅。

风水宝地喀喇沁(下)

文化信使/周艳丽  摄影/刘志军 编辑/雅贤

  喀喇沁曾经是蒙古王爷的居住地,也是建平乃至朝阳境内的一块风水宝地。按当地人说法,喀喇沁该是历代扎萨克亲王的阳宅所在地,而位于建平县三家乡龙旦山下,人称王子坟的喀喇沁右翼王陵,则是亲王家族的阴宅。亲王家族的阴宅——王子坟规模宏大,气势辉煌,是建平少有的古迹之一。可是在喀喇沁却寻不到王府的遗址,据说,这是因为当初的清王朝不允许蒙古贵族建造固定的房屋居住。所以这个游牧出身的王公贵族只能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住毡帐。但在妙吉寺、御泉寺和喀喇沁北山上的十三太保敖包遗址中我们还是看到了王族的风范和气度。

  妙吉寺是藏传佛教寺院,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当初的寺庙共有四层殿,第一层殿为四大天王殿;第二层殿为关帝殿;第三层为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十八罗汉;第四层殿为当时大户于绍文的家庙,有房屋数间。文革中整座寺院严重被毁,庙堂里的佛像被砸碎,经卷全部被焚烧,唯有罗汉堂得以幸存。2003年,妙吉寺被批准恢复宗教活动,罗汉堂在同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陆续扩建了黄财神护法殿、大雄宝殿及辉煌壮观的千佛阁等。如今妙吉寺香火旺盛,佛事活动声势浩大,每年花会、法会和灯会期间,均有来自西藏、青海、甘肃、山西等地的2000多名信徒虔诚参与,前来浏览游玩的群众达万余人次。寺里有十几个来自甘肃的僧人,那些酱色的僧衣、黑红的面庞、高大硬朗的形象在肃静辉煌的寺院、殿堂里遇见的那一刻,会心生恍惚,总感觉是走进了青藏高原的佛教圣地。

  寺院里最引人注目的柏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就在大雄宝殿的前面,树的样子钟灵毓秀,是神树的风姿。千佛阁在大雄宝殿的后面,庄严神圣又豪华阔气。走进千佛阁,站在祥云朵朵的大红地毯上,面对金光闪闪的千尊文殊菩萨像,内心的神圣、景仰油然而生。这恢宏的场面甚至令不信教的一个同伴忍不住趴到地上磕起了长身头。那一刻,感觉藏传佛教的光辉和神圣在瞬间就将每个人的心灵照亮了,它让你的灵魂自然而然地皈依到一个盛大的气场中,然后,旁无杂念地对着佛像顶礼膜拜,这就是它的魅力!

  在喀喇沁镇子外,还有一个御泉寺,这个寺院保存得相对完好,青砖青瓦的建筑,有点像早年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和妙吉寺相比,它虽不显辉煌和豪华,却更见原始风貌,庙里大殿前面有后落成的汉白玉观世音像一尊,因为通体白色又加之体形高大,看着异常显眼。御泉寺的一个“御”字,也表明了它和皇家的关系,这座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据说因为庙旁有泉水,所以命名御泉寺,它也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皇庙。佛光普照,岁月迁延,御泉寺如今依旧香火旺盛,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庙会,方圆百里的游人、僧人、信众就会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来。庙会是御泉寺的盛会,它和妙吉寺庙会一样,也是喀喇沁的节日。

  除了寺庙,在喀喇沁的山上还有敖包遗址,据建平摄影家协会主席刘志军先生说,在苇子沟的山峰上还有座石头垒起的小庙,但我看他拍的照片,感觉那个小庙更像是个敖包。“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就是“堆子”、“石碓”或“鼓包”的意思。所有敖包的外形基本都一样,就是在圆坛上,积石为台,台基上面分成大、中、小三层,重叠成圆锥体,周围涂白垩,让其坚固。样子类似烽火台,高约十几丈。从远处望去,也像尖尖的塔。设有敖包的山峰或山丘,一般都是地域宽阔,风景优美的地方,因为敖包多半是人们举行游艺活动的所在。

  一个地方的敖包数目没有严格的规定。有单独一个敖包的;也有群列敖包的,即几个敖包并列,中间为主体,两旁各陪衬等个的小敖包;也有一个大敖包居中,东、南、西、北各陪衬3个小敖包,成为十三敖包群,称为“十三太保”。喀喇沁北山上的敖包遗址就是典型的十三太保,那天我们气喘吁吁地来到山顶,在茂密的荆梢和松树间找到那些积石时,感觉那大大小小的圆形石基有点像祭坛,站在最大的基石上向山下望去,整个喀喇沁的村庄、大地及远山近水都尽收眼底,这座山不是很高,但视野非常开阔,无论朝哪个方向看,都一览无余。山坡上有很多坟茔,百姓埋坟是有讲究的,都是通过阴阳先生千挑万选后确定的风水之地。同行的人谁也不知道这座山的名字,但我们知道,无论前人还是今人,都把它认定为风水宝地。


  实际上,整个喀喇沁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历史厚重、土地肥沃、山高水美,它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就像一块世外桃源。喀喇沁村子里有显赫的楼房,有干净的旅馆、大大小小的商铺……整个村庄看着繁华却不喧嚣。不远处,还有个叫洼子的小村,那是一个在外发达后,渴望回报家乡父老的喀喇沁人,建成的花园式村庄!村庄在公路边上,临街有两幢气派的小洋楼,楼的侧面就是个圆形的小广场,鲜花、草地、亭榭、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广场前面有一个巨大池塘,池塘里养着各类观赏鱼,这个小广场就像城市里的街心花园一样雅致、美丽。这是个鲜花盛开的村庄,家家户户的院落里、村子路边的空地上全是五颜六色的秋菊、月季、非洲菊。村庄的房屋和宅院排列整齐,看着整洁干净,在傍晚的余辉里村庄从里到外散着安逸、静谧的美。路过的时候,我们的眼球被这里的美强烈地撞击着,忍不住停下车来,在村庄里对着鲜花和房屋拍照,兴致勃勃,个个流连忘返。直到走在前头,相约去吃排骨炖鸡的伙伴等得急了,电话催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说起排骨炖鸡,那是喀喇沁独有的美味,远近闻名,很多人不惜驱车百余里来这儿大饱口福。我们一行人慕名走进喀喇沁镇外的一家排骨炖鸡店,落座后很快一大铝盆排骨炖鸡就端上来了,排骨是又香又烂的精排骨,鸡是全鸡,外加豆腐和宽粉。据说猪和鸡都是乡下不喂饲料的那种,既好吃又营养。十几个人围一桌子,除了一盘蘸酱菜和几个小咸菜,再无别的配菜,因为这一大盆排骨炖鸡就够一桌子人吃的了,再多了别的菜,就是浪费。每个人连汤带肉盛一碗,热热地吃起来,果真是美味,排骨和鸡肉香而不腻,豆腐嫩香,粉条柔软绵润,汤鲜美,一桌子的人大快朵颐,个个赞不绝口。

  这美味是喀喇沁的特色,农家养的猪和小笨鸡,肉质鲜美,泉水做的豆腐更是独一无二。其实喀喇沁的美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村庄、稻田、池塘、丁香谷、寺庙、敖包等等,它留给我们的所有印象都是独一无二的。

2016年10月1日

小链接

  周艳丽,俄文翻译,《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从事文学创作,翻译长篇俄文小说一部。出版长篇言情小说《暗恋》。著有散文集《一路向爱》《人间好日子》《桑之魅》。散文作品见于《散文百家》《中国文学》《散文世界》《华夏散文》《中国铁路文艺》《沈阳铁道报》《文学月刊》等报刊。2006年毕业于辽宁文学院新锐作家班。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翻译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是中文书刊网签约作家。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