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下)——谈“大语文教育”(张亚军)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下)

——谈“大语文教育”

文/文化信使 张亚军(辽宁朝阳)

  三、大语文教育的方法

  (一)语文与生活结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与生活同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沟通,让学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做生活的主人。

  (二)文与道结合

  教育家韩愈主张“文道合一”。“文”是文字、语句,“道”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与道是水乳交融的,二者不可分割开来。文以载道,道是灵魂,文是载体。教语文与教做人是完全统一的。教语文既要教语言,又要教思想,教文化,传感情,传递正能量。语文课既不能弃文讲道,也不能弃道讲文。既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能把语文课讲成语言课、知识课、文学课。语文课要发挥教师语言和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感染学生。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

  语文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要给语文教学引入活水,激发课堂活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开辟第二课堂,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时,可举办故事会、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可编演剧本,可模拟记者招待会等。

  (四)科内与科外结合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搞好语文教学活动,还要兼顾其他学科在大语文情境下的融合。可将其他学科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与语文融合:“物理、化学、生物板块”(科学与语文融合)、“历史、地理、政治板块”(人文与语文融合)、“体育、音乐、美术板块”(艺术与语文融合)。语文学科结合其他学科,并不是将语文教学分割到其他学科,而是拓展学习资源为语文所用,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科学与语文融合”,能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运用各学科的专门知识,提升语文科技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能力;“人文与语文融合”对于社科类文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艺术与语文融合”对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都会产生极强的推动作用,为“大语文教育”建构综合学习体系。

  (五)思维发展与语言锤练结合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它能帮助人们构成语言词汇和语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保存思维成果的媒介。思维和语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它们的统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著名主持人白岩松说:“人的口才好,是他的大脑好。”如今的高考作文几乎都是大一统的材料作文。此类作文,很多学生立意偏题,语言平淡,归根到底是他们思维容量狭窄,思维力度不够,语言功底薄弱。离开了思维和语言,也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具备思想性。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出高质量的课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锤练了学生的语言,一箭双雕。平时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强化睿智的思维,铸练优美的语言。

  (六)开发智力因素与培养非智力因素结合

  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习惯。二者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彼此促进,关系密切,犹如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互相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智商与情商虽互异但不冲突,每个人都是两者的综合体;二者虽判断分明,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多手法,多耐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彰显个性,迸发激情,激活思维,触发想象,放飞心灵,感受生活,健全人格,实现生命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家园。要引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充分保证语文教育效果。

  (七)知与能结合

  知识与能力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能力培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现状仍普遍存在,这种倾向有碍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亟待改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上,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精讲精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教师要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八)听说读写结合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对读和写注重较多,对听和说关注较少,同时读与写脱离,不能有效结合。这种现状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目标要求的,也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为此,以快速作文为突破口,把写与读、写与听、写与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能力系统,让一种训练活动起到综合发展的作用,使多种能力同时养成,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大语文教育”要明确它的含义和特点,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它的方法和规律。做到理性认识,科学操作。既依纲据本,立足课堂,又拓展时空,延伸触角,向学生各个领域拓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语)创造出一个大语文环境,做到语文教育教学是网络式的、整体的、全方位的。“大语文教育”势在必行,大有可为!

(完)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上)——谈“大语文教育”(张亚军)

小链接

  张亚军,辽宁省朝阳市第二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辽宁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朝阳市优秀班主任、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任多年教研组长、教导教务主任和教研员,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多篇文章。

[编辑 瑞雪  审核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