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战线上的“红色娘子军”(李英梅)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挽救人民生命于旦夕的医务人员,被聚焦在镁光灯下,极尽荣光。而光的外面,医学检验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默默无闻地冲锋在与病毒战斗的最前沿,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意识,历经春来暑往、秋收冬藏,任岁月蹉跎,初衷不改,笃定而行!

助力抗疫·公益转发

防疫战线上的“红色娘子军”

文图/李英梅(辽宁锦州)

谁说只有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挽救人民生命于旦夕的医务人员,被聚焦在镁光灯下,极尽荣光。而光的外面,医学检验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默默无闻地冲锋在与病毒战斗的最前沿,以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未雨绸缪的意识,历经春来暑往、秋收冬藏,任岁月蹉跎,初衷不改,笃定而行!

得令而动 实验室快速组建

  庚子鼠年,烟花未尽便纷纷飘落,一夜之间,新冠疫情凶猛来袭,武汉呼救,全国驰援!大年初二,援鄂医护逆行迎战,执甲出征。大年初三,根据上级的要求及部署,锦州市中心医院立即组建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以下简称核酸实验室)即锦州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当人们的目光密切注视武汉疫情之时,核酸实验室已经开始了与病毒的鏖战。

  核酸实验室的建设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临摹照搬”,只能根据要求摸索着建设,要设置为梯度负压环境,三个分区:试剂制备区、样本制备区、扩增区,每个区域都另设一个缓冲区;检测流程的制定必须科学规范,且要利用最短时间完成……人、机、料、法、环全流程准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安排妥帖,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及人员、环境的安全。大量的准备工作本来需要月余的时间,邓宾、张晓宏、王倩三位主任带领具有核酸检测资质的三位女同志连续奋战10天即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受命于危难  红色娘子军

  能够进行核酸检测的检验师一定要拥有“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资质,当时医院的检验师中除了主任邓宾外,只有朱丹、杨巍和刘慧颖三名女同志具备资格,主任要负责整个检验科的工作,不能分身,标本检测工作就落到了三位女同志的身上,标本不断地被送进实验室,“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立即开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她们顶住压力,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医院积极组织全体检验师进行培训,准备最短时间内拿下核酸检测资质,充实检验力量。

  破茧方成蝶,涅槃才成凰。2020年5月,检验科20名女检验师全部取得核酸检测资质,科室从中抽调10名同志固定负责核酸实验室工作,其他人完成常规患者的检验工作同时弹性支援。这10名女检验师最大43岁,最小24岁,她们年龄虽异,却同样蓬勃向上、无惧无畏,有9人是共产党员,组成了红色娘子军。

  实验室启用两年多,每一天她们都被防护服、护目镜、面屏、口罩包裹得严严实实,生物安全柜、白炽灯、一茬又一茬的标本,一管又一管的试剂,一下又一下的制备……重复而意义重大,一张张准确报告单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酸代价。脸部过敏、深深的勒痕早已忽略不计;身披厚重“铠甲”一干最少4至6小时,洗手衣每个班次重复湿透,加班加到不知是白天还是黑夜,只有换班的间歇才敢喝口水、吃口东西,即使是生理期,也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没有一个人提出任何额外的要求;每个人几乎都患上了右手拇指的腱鞘炎,消炎止痛膏成了必备品;有的患上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钢板腰带、止疼药随包常用;有的荨麻疹经久不愈,磨破了,渗出了,粘到衣服上,只有下了班才感觉到疼;手机24小时待命,无论何时随叫随到;很多同志达到心理承受极限,累得瘫倒在休息室低声哭泣,副主任王倩承担起心理疏导师的工作,耐心抚慰……左手生活,右手责任,且听风吟,待得花开。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漂亮地完成了近百万人次的核酸样本检测任务,经受住了多次全市集中大筛查的考验,无一例差错。最多时24小时检测近30万人次,她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坚守着无数个日日夜夜,抛却万里风雪,携来一身月华。

新冠核酸检测一线人员——朱丹

  在这10名同志中,朱丹年龄最大,且最早拥有检测资质,从2020年大年初三至今,一直坚守在核酸实验室的阵地,记不清有多少次是连续工作12个小时了,剧烈的腰痛,她咬紧牙关,没有对任何人说起,只默默地吃下止疼药,坚持工作。

  2021年的一天下午,锦州港送来一批样本,为境外输入船员的核酸鼻咽拭子样本,朱丹正好负责当日的检验工作,经过试剂准备、样本制备,最后她将标本送到扩增区的仪器上,设置检验参数,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出的阳性数据立刻引起了她的警觉,经过反复五次检验对照,最终确定为阳性样本。她沉着冷静,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妥善保管样本,并对实验室进行消杀,为下一个班次的同志们做好环境的准备,确保安全。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晚上八点左右。根据预案,她需要暂时隔离在医院等待最终结果,同时她也要进行核酸检测。

  夜幕的漆黑与室内的亮白,逐渐形成了对比,她坐在隔离室的床上,才开始考虑如果自己被感染了怎么办?时钟的指针指向夜里十点半,读高二的女儿该放学了。电话拨通,为了避免给孩子造成恐慌,朱丹轻描淡写地说:“女儿,妈妈可能接触到一例疑似新冠病毒的标本,今天回不去家了,你照顾好自己,明天早上自己做点啥吃,有事去找邻居阿姨。”“妈妈,你有没有事?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没事,你放心吧,早点睡。”朱丹心情的复杂只能用简短的对话来掩盖,工作的责无旁贷,女儿的懂事与理解,都让这个坚强勇敢的检验师在放下电话的一瞬间泪流满面……

  第二天,市疾控传来消息,这个境外输入定为阳性病例,转入定点医院治疗,朱丹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光透过休息室的窗子洒下来,正如朱丹的心情。她整理了一下洗手衣,再度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优秀医师奖、先进工作者、抗疫防疫工作标兵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荣誉也算是对她辛勤付出的一种肯定和褒奖,让人略觉欣慰。2022年初,朱丹又被医院上报省卫健委为“新冠核酸检测一线人员”。

围上钢板去支援——王旭东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王旭东,95后的姑娘,2018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检验专业,同年考入锦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工作。家在铁岭的她,说话温温柔柔,如江南女子般婉约,骨子里却有着东北女孩特有的坚韧。2020年岁尾的大连,2022年年初的天津,两地疫情形势严峻,需要检验医师支援,她主动请战,随队出征。医疗队的客车行驶在高速上,她才拿出手机,通知父母;到达驻地,她第一时间再次确认,行李箱里装了止疼药和钢板腰围……多年的求学与工作,旭东小小年纪就罹患了腰间盘突出,犯起病来,腰、腿就会剧烈疼痛,走路都困难。“我没想过腰脱犯了会怎样,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光荣的使命和责任,那个时候大连和天津的疫情形势很严峻,需要检验人员,我就去呗。”这不算豪言壮语,却掷地有声,还有她温暖如春的笑颜,“没事,我带了腰围,工作的时候我都围着,实在不行还有止疼药呢!”

  支援天津的时候,王旭东所在的锦州队从早上6时一直工作到下午15时,不吃不喝、状态饱满,她感觉得到:防护服里的衣服是湿了一遍又一遍,戴着口罩的耳朵一直火辣辣地疼,加样的手慢慢开始颤抖……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旭东工作的干劲儿,检测点检测量为32000管,锦州队一个班次就完成了17000管,本应三个班次完成的任务,辽宁两个班次就圆满完成,创下了核酸检测的“辽宁速度”,这让天津宝坻区人民倍受感动,也让当地的同行为辽宁人竖起了大拇指。

  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本部留守、夜以继日;外出支援,义无反顾……她们的事迹无法尽述。朱丹、王旭东、赵宇婷、闫喆月、杨巍、刘智琪、王英杰、吴松敏、刘慧颖、陈佳美……核酸实验室的红色娘子军,以共产党员的锐气与勇气,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笑对寒冬,共同迎接着春暖花开。

原文链接:锦州市城市核酸检测基地的红色娘子军

小链接
  李英梅,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医务工作者,副高级职称,爱好写作,注重工作需要和业余爱好相结合。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自2004年开始,在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大量散文及诗歌作品,出版散文集《我心安处》。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