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胜Ⅰ》077(金一南)

摘要: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陆疆比较起来,6.3平方公里无人居住的钓鱼岛,真可谓弹丸之地。

“一南力作”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力作”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心 胜

文/金一南

第五章 前事之鉴

  在奔腾不息的光阴长河中,我相信这些命题还将长久萦绕着我们:关于历史与现实,关于记忆与忘却,关于岁月的皱纹和历史的刀痕。

由钓鱼岛揭开的海权意识

  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陆疆比较起来,6.3平方公里无人居住的钓鱼岛,真可谓弹丸之地。

  这样一个小小的海岛,凝结着如此充满伤痛,如此让一个民族耿耿于怀、难以忘却的历史,在人类社会中,恐怕并不多见。

  这样一个小小的海岛,使一个民族旅居各地的赤子结成共同心愿、发出共同呼唤、订立共同目标,在人类社会中,恐怕也不多见。

  这样一个小小的海岛,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纠结,海洋纠结。

  自古以来,我们对海洋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至于海洋可以作为走向世界通道、作为经济贸易重要渠道、作为国家发展的全新空间,这些观念在中国十分缺乏。闭关自守的政治目标,本身就在抑制海权意识的生长和海洋进取信心的获取,最终使我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得不留下这份“望洋兴叹”的纠结与沉重。

  恰恰在中华民族严重丧失海权的时刻,19世纪末,一个叫阿尔弗雷德·马汉的美国海军上校提出“海权论”,最终使美国这个1776年刚刚获得独立、以“门罗主义”自我封闭的地区性国家走向大洋、走向世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马汉所提的“海权”(Sea Power)与我们理解的“海权”(Sea Right)存在重大差异:前者使用的“Power”是指由力量产生的权力,后者使用的“Right”则是指由公正带来的权利。

  东西方的概念这样无情地撕裂了,奇怪现象也随之发生:据说崇尚“专制”的东方,遇事反而总想跟人讲清讲透道理,通过以理服人获得“Right”;而据说崇尚“自由、平等、公正”的西方以及全力“脱亚入欧”的日本,则动辄使用武力,习惯用“Power”夺取权益。结果是相信“有理走遍天下”的,凭借自身道理实在无法走出多远;崇尚力量征服的,反而横冲直撞,畅行天下。如马汉所说:海权不仅包括通过海上军事力量对海洋全部或一部分的控制,也包括对和平的商业和海上航运业的控制。

  这就是今天的现实世界。

  我们相信,我们终将迎来一个公正、平等、普天之下皆兄弟的理想世界。但在理想世界到来之前,我们仍然必须生活在这个不甚理想、由力量决定规则而不是由公正决定规则的现实世界中。一部近现代史一再证明、国家遭遇割地赔款甚至亡国亡种,并非仅仅因为战争的失败,本质上在战争尚未发生之时,在确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基本手段以及决定主要依赖何种手段的抉择中,结局就已经大定。

  结论很简单:在国际关系中,权利只有在争取和捍卫时才会得到彰显。只有公理没有力量,并不能战胜强权。

  钓鱼岛成为中国人完成以上认识的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再次认识自身,再次认识世界。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审视自己利益、权衡自己利益,决定捍卫还是放弃这一利益的基本考验。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就是随着现实中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一点点扩展开来的、从自然海洋走向权益海洋,最终才能是和谐海洋。没有这些问题发生,不遭遇这些挑战,我们对世界以及对自身的认识,可能就不会像今天这样深刻。

  中国所说的国家只是一个词,包含“国”和“家”两层意思。“没有国、哪有家”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西方所说的国家,则有三个词相对照,且包含三层含义:Country特指“土地”,Nation特指“人民”,State特指“政权”。

  如果按照西方观念来阐释,那么此刻说到Country.我脑中会浮现出钓鱼岛;说到Nation,我脑中会浮现张惠荣、孙书贤、郁志荣;说到State,我会记起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就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中国。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力作

[编辑 张婧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