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乡土的一脉书香(管丽香)

摘要:红山书院位于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镇兴隆地村碾子沟小北沟曹氏故宅,因坐落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脚下而得名。

根植于乡土的一脉书香

——建平县红山书院小记

文图/管丽香(辽宁建平)

  红山书院位于辽宁省建平县青峰山镇兴隆地村碾子沟小北沟曹氏故宅,因坐落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脚下而得名。其前身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曹氏祖先开办的一间私塾,私塾由其子孙承接六代,1947年建平县解放,私塾被新中国一所小学所取代,共存续了112年。2019年1月,该私塾关闭73年后,曹氏家族第七代传人,《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原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曹萌教授,居高望远,顺应时势,以其开放的胸襟,主动肩负起兴教家乡的使命,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承蒙社会各方力量的鼎力相助,在曹氏私塾基础上创办了红山书院,百年私塾遂以崭新的面貌重获新生。

  红山书院是一处纯公益性质的文化传播基地,是曹萌教授利用其长兄闲置多年的住宅改建而成。书院参照古代文人建筑,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石刻、对联、匾额、典故、壁画、人物雕塑等装修手段,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教家训等与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最大限度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其上院,为屋三栋,大抵故宅规模,贮籍西厢、北建文塔,取诗赋文献源远流长;树下杏坛,弘扬传道受业解惑;伟槐峥嵘,标志五十余载乡情,古杨参天肖四代家庭奋发图强;其中院,尊先师孔圣正中,崇万代人伦道德文章。西壁筑科举考棚旁添魁星点斗,北墙绘清朝大金榜旨归劝学;院中鲤鱼跃龙门激励奋发;文冠园纪念学而优则仕,松竹图期待品格高洁。南墙根九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东墙下十株海棠,香自苦寒;闻涛亭购于王安石祖籍,会意临川之笔;台阶边两束快柏,预兆激流勇进;其外院,状元桥期待后进,镇院石拟万古流芳;广场虽小,松下亭函东山西岭,木雕龙吞天地万物。三院合一,遂成二道漠川乡愁保护据点。”

  历经两年多紧锣密鼓的整修建设,时至今日,一座占地约5亩,投资近百万元的红山书院已赫然矗立在辽西大地。走近书院,在即将进入大门的西侧,一块醒目的巨石镌刻着“红山书院”漆红大字,门楼上镶嵌着沈阳故宫博物院沈广杰研究员亲笔题写的“红山书院”匾额,大门两侧挂着一副文采飞扬的对联:“文章道德圣贤雨露辽西月,诗书经典春秋烟云蒙东风”,处处凸显着这座小楼与众不同的文化气质。2020年9月,书院建设日臻完善,初具了学院“规制”,具备了接待游学、讲习、论坛功能。适逢孔子圣诞2571年之际,书院正式举办了开院典礼。

  据不完全统计,自开院以来,共接待游学名人学者和文化爱好者300余人,沈阳、抚顺、内蒙古通辽等地高校的博士和教授不远千里来此交流访谈;组织有规模的文化活动6次;收集藏书几万册之多。更加可喜的是,为助力乡村振兴,由红山书院热心人士自掏腰包,组建了“红山书院展演团”。“展演团”以挖掘当地风土人情,传播传统美德为宗旨,在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淳风化俗,引导教育了周边村落一大批村民,逐步形成了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当地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

[编辑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