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牛人”董宏军(史庆友)

摘要:今年52岁的董宏军是阜蒙县旧庙镇梁北村人,是改革开放真正的参与者及受益人。

“牛人”董宏军

文图/文化信使 史庆友(辽宁阜新)

  今年52岁的董宏军是阜蒙县旧庙镇梁北村人,是改革开放真正的参与者及受益人。如今他成了现代养牛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大有一发不可收的趋势。村民们都称他为“牛人”。

  董宏军,中共党员,头脑聪颖,中学毕业回村后,他一天也没在家闲着,总是找事干,做过小买卖,卖过农副产品,旧庙的特产杂粮、牛、羊、生猪、鸡蛋都经营过,看到邻居养蜂赚钱,他又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从事养蜂业。今天说起养蜂他还满脸自豪,养蜂真来钱,更重要的是通过养蜂走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特别对南方人在商场上的精明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次意外,他的腿受了点伤,出行不太便利,从那天起他开始养牛、卖牛,成了现代养牛人。

  2019年秋,董宏军开始养基础母牛55头,2020年产犊 40 头。近日笔者走访了他,他说:这两年的牛行情好,一头牛犊养1年少说也得卖1万元,养牛人都成了富裕户。

  董宏军养牛靠科学,他不但读养牛的书,还通过网络上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春新冠病毒暴发期间,他的网络学习也没中断,他能把学到的知识很快运用到生产中,2020年他对7头发情母牛应用了双胎受孕技术,今年春天3头产双胞胎。今年他又为10头母牛应用了双胎技术,均已怀孕。这让多位养牛人羡慕,都来他家参观。他说:这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养牛不信科学就没有出路。

  董宏军处处都想起带头作用,养牛也总想创出更高的价值。他的基础母牛有2头1年多没产犊,他感觉这可是问题,今年春天,再次去吉林四平参加了5天黄牛改良培训。回来之后,探索提高黄牛输精准胎率。通过清洗子宫、适当应用雌性激素等措施,输精准胎率明显提高,到8月15日,他应用人工输精技术使母牛受孕率几乎达到100%,其中2头空怀1年多的母牛也都怀孕了。

  董宏军养牛源于他多方面考察,他发现本地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养牛饲料——玉米秸,玉米秸粉碎后是养牛的最好饲料,成本很低。而秸秆经喂牛还能生产大量的牛粪,用牛粪种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种田的投入,真正实现了种植业结构上的生态良性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人们的心中,养牛就是拿一条放牛鞭子,将牛群赶到草地上放牧。其实那是传统落后的放牧模式,草原因过度采食、踩踏,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草原沙化。而如今董宏军养牛,犊牛入栏一直到出栏都在牛舍内,是真正的舍饲,对自然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董宏军养牛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他的牛舍里笔者看到:上料、上水、粪便清理、运输基本都用上了机械,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董宏军自 2019年 9月养牛,到今年8月15日,现总存栏数达 92头,其中基础母牛56头,犊牛36头;两年多出栏育肥牛40 头,出售犊牛50头,收入不菲。他还计划加大投入,养更多、更好的牛。

  “牛人”董宏军,真牛!

小链接
  史庆友,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旧庙镇政府退休公务员,朝阳农学院毕业,省、市、县三级作家协会会员;市、县诗词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多年坚持写作,作品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有作品发表于《辽宁日报》等媒体。出版了散文集《心语》《心曲》,分别获蒙古贞文学奖、阜新文学奖。摄影作品《村头》在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在网络上发表作品200万字,多次参加网络征文并获奖。

[编辑 冠群 雅贤  编审 春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