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006(金一南)

摘要:比驻俄公使刘镜人的电报晚三天,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出现大号标题:“美克齐美党(Maximalist音译,过激党之意)占据都城”。

“一南金文”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金文”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苦难辉煌

文/金一南

第一章  地火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托洛茨基的警告与斯大林“挤柠檬”。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

  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一节 孙中山的困惑(三)

  比驻俄公使刘镜人的电报晚三天,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出现大号标题:“美克齐美党(Maximalist音译,过激党之意)占据都城”。这是孙中山看到的最早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他后来通过中间媒介给列宁致函,代表国民党向布尔什维克党人表示高度敬意,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人团结在一起,共同斗争。

  列宁称孙中山这封信是“东方的曙光”。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代表列宁回信:

  “在这个艰辛的时刻,俄国劳动阶级向他们的中国兄弟呼吁,号召他们共同进行斗争,因为我们的胜利就是你们的胜利,如果我们遭受毁灭你们也要遭受毁灭。”

  可惜这封信被耽误了。孙中山没有看到这些必然令他激动不已的话语。

  但1920年11月,他见到了列宁的第一个使者维经斯基。

  维经斯基1920年4月来华,首要任务是“把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一个中心组织”,其中既包含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包括帮助中国国民党进一步发展——“把各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甚至隐现着后来国共合作的身影。

  孙中山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据维经斯基记述,孙中山直截了当地说,广州的地理位置无法与俄国建立直接联系,应该在海参崴或满洲里建立一个可以互相联系的大功率电台。

  列宁的第二个使者是马林。

  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的马林颇得列宁赏识,为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亲自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第一次会议上一口气作了将近四个小时的发言。“一大”代表们对他印象不错。毛泽东说他“精力充沛富有口才”;包惠僧说他“口若悬河,有纵横捭阖的辩才”。但是对初生的中国共产党,马林却颇不以为然。他在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评价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些“不懂马克思主义,缺乏社会主义实践”、“倾向社会主义的学生”,他们“从来不曾同工人阶级有过密切的联系”。对国民党,马林倒充满乐观和希望,认为它是由“知识分子、华侨资产阶级、南方士兵和工人组成的各阶级联盟”。这位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的结论是:“在上海我对中国的运动及其发展的可能性获得一种十分悲观的观点:我在南方才发现工作大有可为,而且能够成功。”

  所以马林很快从举行中共“一大”的上海南下。

  1921年12月,马林在广西桂林对孙中山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改组国民党,广泛联合工农大众;

  第二,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武装;

  第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孙中山认为,这是列宁给他传递过来的声音。

  这三条建议,成为后来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起源。

  孙中山注意到列宁,是通过俄国的十月革命;列宁注意到孙中山,是通过中国的辛亥革命。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在一篇临别演说词中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现在所谓幸福只是少数几个资本家才能享受的”。

  列宁对这篇演说词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这是“伟大的中国民主派的纲领,“我们接触到的是真正伟大人民的真正伟大思想”;“迫使我们再一次根据新的世界事变来研究亚洲现代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相互关系问题”。

  列宁把对中国革命的希望,主要地放在了孙中山身上。

  1918年,当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被帝国主义干渉者压得喘不过气,而通向中国的道路又被捷克斯拉夫军团、社会革命党人、高尔察克匪帮切断的时候,列宁就询问过,在被十月革命唤醒的旅俄中国工人中间,是否可以找到能与孙中山建立联系的勇士。

  列宁与孙中山两人虽未谋面,但息息相通。

  孙中山决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了,但并非不存在问题。

  三大政策中最无问题的就是联俄。

  孙中山联俄决心异常坚定,来源于他一生经历的无数次失败。先败于他认准的敌人清朝政府、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后败于他以为的友人英、美、日政府及国内官僚政客:到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竟开始败于跟随他十余年的部属了。

  尤其令他万分痛惜的是,陈炯明把他联德、联俄的三封密函作为缴获物在香港公布,挑起海内外輿论大哗。他心如刀绞般地说:“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垂三十年,中间出死入生,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

  趁火打劫的不仅是陈炯明。国民党内李石曾、吴稚晖等49人借机联名通电,劝孙中山下野。

  在此紧急时刻,仍然毫不动摇地支持他的,只有列宁领导的苏俄。

  患难识真金。几十年的选择比较使孙中山终于意识到真正的朋友所在。他叫陈友仁转告苏俄政府全权代表马林,“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朋友是苏俄”。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金文

[编辑 瑞雪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