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思维》24(金一南)

摘要:希腊的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说:“世间最难以揣测的事物,莫过于人的思想和心灵。要想看清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将权杖塞到他的手里,看他如何行权号令,人的本质在权力中进行。”


“一南金文”专栏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经请示将军同意,本网编委会决定于2020年3月12日开启“一南金文”专栏。愿借将军力作,爆燃民族精神之火,积极践行“导引群心、朝向太阳”理念。

  敬请各位网友多多转发,助力公益善举,共襄复兴伟业。

《胜者思维》

文/金一南

第二章  危机中的领导者

  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机制再完美,本身不会自动发生作用,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人,尤其是危机处理中的领导者,任何机制无论如何严密、完善,最终仍然无法取代危机中人的意志、洞察与决断,正是这个因素真正赋予危机处理机制强大的生命力,真正的生命力是人赋予的、人的意识赋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赋予的。

危机时刻最需要的是权威

  领导者的信誉是危机期间尤为重要的资源,这种信誉不是来自于任命,任命是理论上的权威,而是来自于平时的积攒,你平时的积攒在危机中会形成尤为重要的资源。

  周恩来总理的信誉,就来源于他平时的积攒,在危机处理中形成了一种资源。

  1963年5月1日,“跃进”号沉没。“跃进”号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巨轮,1963年5月1日由青岛港驶向日本,向日本运送玉米、大豆、花生等各种各样的农产品。5月1日上午,《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了从青岛港出发的新中国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驶向日本。下午两点十分,“跃进”号触礁。四点十五分,“跃进”号沉没。这一事件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上午《人民日报》刚刚登完新闻,下午“跃进”号就沉了。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跃进”号就沉在今天的苏岩礁附近,它触的就是苏岩礁。

  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被救起来的中方船员讲到,突然遭到了鱼雷攻击。日本报道系三枚鱼雷命中船腹。因为我们当时被美国包围东部,在我们“跃进”号沉没地点附近,济州岛是韩国的军事基地,还有釜山美国海军基地、佐世保美国海军基地。

  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标志性的第一艘万吨巨轮沉了,是多么重大的失败呀。所以当时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责成处理。你看周总理的态度,他当时讲了,鱼雷如果发自潜艇,必为美军所为(因为韩国、台湾方面都没有潜艇);如果鱼雷发自快艇,可能是美、蒋合谋。当时事态非常严重,因此成立了专家组,总参作战部的雷英夫、交通部的孙大光、海军的张学思,还有国务院的张志远、孟平,相当于我们第一个危机处理小组成员,我们第一个危机处理小组处理得非常好。

  周总理代表中央的态度,认为鱼雷若发自潜艇必为美军所为,发自快艇则可能是美、蒋合谋。调查小组经过调查,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极有可能是触礁。当时东海舰队都做好了准备,周总理拿到他们这个结论以后,迅速调整。他到了上海,当时东海舰队在上海,准备调查处理,看看能不能打捞,同时也做好了战斗准备。周总理来做动员,拿出调查小组的结论说有可能是触礁,东海舰队的领导大吃一惊。周总理说,这个不是结论,是一种可能,有可能被鱼雷命中,有可能触礁,让他们去调查,一切以事实为准。这是领导者态度的即时转变,更是敢于对事件进行决策的权威。

  你看看领导在态度上的迅速调整,如果说领导定好了就是鱼雷攻击,说,你们去吧,好好把这事儿查实,那结论就会完全不一样。最后经过调查,确实是触礁,触的是苏岩礁。我们潜水员从苏岩礁下去,发现礁石被撞碎,海水底下六七米的礁盘有我们“跃进”号船艏油漆擦过的印迹,“跃进”号因触礁沉没。

  本来可能导致一场重大国际危机的事件,温度已经快要达到沸腾,却被迅速地冷却处理,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这就是作为领导者面对重大危机时的迅即调整,面对原来已经基本定性的事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实事求是,果断应变,处理危机。

  这是一场非常好的危机处理,我们说危机中最需要权威,危机中又最缺乏领导权威,危机中一旦缺乏权威,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倾向。权威就是关键时刻的关键行为,危机中大家会看你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你是谁。如果在“跃进”号事件上周总理没有根据调查得来的可能的事实做出及时的调整,大家以中央的结论为准,认为它很可能是被鱼雷攻击,然后再找出一些迎合中央结论的这种倾向的证据,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我们一方面强调危机中需要权威,另一方面最需要什么又最缺乏什么。

  缺乏权威的原因在于,第一,情况不明;第二,风险巨大。所以领导人迟迟不下决心,想把情况搞清楚了再下决心,但是危机中要把情况搞清楚那一刻永远不会到来。危机中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了解情况越多越犹豫,掌握情况越多越难下决心。危机中,大量的信息,甚至是大量相互矛盾的信息涌来,就像马航事件,非常典型,没有结论。你看,现在情况越多,人越糊涂,越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在这种情况下,危机产生的心理冲击远远大于危机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能量,危机没有那么悬乎,它会对领导者个人、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造成犹豫不决,而且情况越多,了解越多,越难下决心。

  这时候你要依托专家,但是你发现专家在这时候也不太管用,即便是专家,在分析重大问题的时候也只能解释其中一小部分变量和因果关系。专家是一个领域的专家,他不是百事通,到了关键时刻,专家只能在他自己的领域很清楚,但一个危机事件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情况,你依托专家很难看到全面。所以西方有这样一句话,叫作“more expert,less accurate”,越是专业,越不精准。而这个时候危机中权威的缺失往往成为危机处理失败的开始,当你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你要知道失败的种子已经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步一步地长大,导致你失败。

(未完待续)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军英模代表大会代表。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冲突与危机处理。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和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并代表国防大学赴美军院校讲学。兼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中国军事科学》特邀编委。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军营新闻人物”,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后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

一南金文

[编辑 瑞雪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