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模样(郑宪宏)

摘要:“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简单干净又满是深情。谁会想到,这句话竟出自一个54岁农民工之手,而他仅有小学文化。

天堂的模样

文/文化信使 郑宪宏(辽宁朝阳)

  “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简单干净又满是深情。谁会想到,图书馆留言薄上写的这句话竟出自一位54岁农民工之手,而他仅有小学文化。

  他叫吴桂春,是来自湖北省的东莞农民工。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使他成了失业者。6月23日,他打点行囊,准备归乡。

  在东莞已经做了17年的农民工,用他的话,他已经离不开这座城市了。最让他放不下的是东莞图书馆,他在这里读了12年的书,他熟悉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有些破旧的借书证,见证了他业余时间与书籍的耳鬓厮磨。

  当他恋恋不舍地要离开图书馆时,已经相当熟稔的工作人员让他在读者留言簿上写下留言。

  他用不怎么漂亮的笔画倾情地写下: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湖北农民工吴桂春2020.6.24。

  一百四十二个字的留言,像一缕清风,一扫年初以来疫情给社会带来的阴霾,更像一股电流,击中了十四亿人柔软的心。

  吴桂春,迅速走红网络。

  简单的句子,体现质朴的深情;诗意的内涵,彰显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一句“余生永不忘你”,更像是对情感笃深的恋人的一句表白,怎一个“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这段留言,不知道也会让多少有高学历的人汗颜。

  随后,东莞图书馆的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这张照片并写道:感谢,我们一直在,等您再来!

  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转帖。温馨的浪潮,瞬间席卷了中华大地。

  东莞人社部门主动联系吴桂春,为他重新找到了一份小区环卫工作,距离图书馆仅有一站地的路程,图书馆馆长为他办了VIP读书证。

  事情的反转出乎了吴桂春的意料,一段对图书馆深情的表白,让他又重新找到了工作,继续拥有心爱的东莞图书馆借书证,而且猝不及防地成了网红。

  6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台13套新闻频道《新闻1+1》以“一家图书馆,一位读者,一座城市”为专题报道了此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网络泛滥的今天,能安静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快速阅读成了主流,致使大众对纸质书籍不再那么关注。

  相信这次社会热点事件,能给纸质书籍的回归打一针强心剂,对民众的读书热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与当下中央提倡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契合。

  吴桂春的留言,网络的助推,让东莞一下子变成了净化灵魂的精神图腾。

  记得有一个国际机构统计过世界各国人年平均读书量,犹太人每年读书64本,居世界之首。中国人每年不到5本,在排名榜属靠后位置。犹太人是世界拿诺贝尔奖最多的种族,与其国人爱读书不无关系。

  作为文明古国的炎黄子孙,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

  朋友,你是否还记得疫情期间,因为一张卧床看书照片感动大家的武汉方舱医院“读书哥”吗?纵使面对肆虐的病毒,他依然淡定读书。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那张照片不知鼓舞了多少恐惧、彷徨的国人。

  吴桂春说:“我觉得大家都应该多读书,读书会让人礼貌,让社会更和谐。”

  吴桂春十二年间读了多少本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最后写道: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其中,“识惠”二字来源于2004年,我国著名哲学家、历史学家任继愈为东莞图书馆题字时,写下的“知识惠东莞”。

  当你无所事事、孤独无助、恐惧焦虑、前途渺茫时,请静下心来,捧一本书,认真读下去,你就会发现,世界之大,宇宙之妙,把人生的漫漶和际遇的曲折比照得微乎其微。

  读书前,你万般不解;读书后,你豁然开朗。

  突然想起一句话,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今天,你读书了吗?

小链接
  郑宪宏,供职于辽宁省朝阳市纪委监察委。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2009年开始写作,只为对话灵魂,不问西东。几年来,在《人民武警报》《检察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随笔几百篇。

[助编 繁花似锦  责编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