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中元”(孙玲玲)

摘要:年的九月二日是中元节,又称“七月半”、“盂兰盆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也正因人们把它赋予了很多迷信色彩,所以在人们的生活里被渐渐淡化。

情寄“中元”

文图/文化信使 孙玲玲(辽宁朝阳)

风吹花落兮化尘泥,春去秋来兮草木情。

七月夏蝉兮鸣已尽,季秋愁思兮寄中元。

树先欲零兮清寒透,晚念亲人兮目潸然!

——题记

  今年的九月二日是中元节,又称“七月半”、“盂兰盆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也正因人们把它赋予了很多迷信色彩,所以在人们的生活里被渐渐淡化。2011年6月3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为我国传统祭祖的四大节日,岁时令节有“三元”之说,即正月十五元宵节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中元节的习俗颇多,比如放孔明灯、河灯,烧纸钱等,不同地方,祭祀也不尽相同。但是共同之处就在于,都在进行着祭祖孝亲这件事,因此,农历七月又被称为“孝亲月”、“报恩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祭祖尽孝这件事。现在我们很多人祭祀,都讨厌繁文缛节,因此有时候也会简化很多,而人们依然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追念先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尽孝需依礼而行。《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祭祖尽孝便是如此。古人祭祀时所遵守的礼法很多,我们现在既有继承又有相应的变化。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生活要有仪式感”,不论大小节日,就该有节日的样子,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忽略掉祭祖追先这件事。比如在丧葬场合,衣着应以黑色为宜,切忌大红大紫的色彩搭配,可是我们发现很多人在参加丧葬仪式时,并不会注意自己的衣服是否得体,见到熟络的朋友,欢声笑语,这不仅是不符合“礼”的,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论语》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祭祀祖先时,好像祖先真的在面前;祭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面前。孔子说: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跟不祭一样。

  礼之根本在于真心诚意。有个鲁国人去找孔子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礼,与其求形式上的豪华,不如俭朴一些好;治丧,与其在仪式上面面俱到,不如内心真正悲痛。”我们无论在祭祖的重大节日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对祖先怀有敬畏之心。依礼而行,不是让我们只注重表面的仪式,而是心存感激,俗话说得好,“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孔夫子在用事实告诉我们,要厚养薄葬,而不是薄养厚葬,舍本逐末。节俭可以避免繁文缛节,内心的真心诚意才是礼的本源。

  为礼贵在敬。“祭思敬,丧思哀”,祭祀也好,居丧也好,都应该真心诚意地守礼,而不是只看重形式。生活中,我们对待关爱我们的长辈和亲人心持感激之心,节日里去看望他们,表达我们的心情。工作中,我们对待帮助我们的同事心存感恩,对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劳任怨,而不是怨天尤人,向同事虚心学习,这同样是“敬”的体现。孔子的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内心是否敬重对方,言行举止总能观察出来,一个眼神也可知晓,谁都不傻。另外,人不要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我时常在反思自己的言行,爱哭,爱笑,爱寂静,也爱热闹,可是我们的情绪却不该泛滥成灾。一人向隅,满坐不乐,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开心,可能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没办法高兴起来。在特定场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同样是敬的表现。我们中国人讲中庸之道,中庸是什么?中庸就是做任何事都要恰好合适,过之和不及都不合理,所以很难达到。

  中元节将至,让我们一同心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亲戚朋友的厚爱之恩,感谢工作中的知遇之恩,感谢祖先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文明祭祀,慎终追远,敬祖尽孝,心怀敬意,吾辈中人,当以躬行!

小链接  孙玲玲,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为辽宁省朝阳市第十五中学教师,龙城区骨干教师,七道泉子镇、龙城区人大代表。爱好写作,读书等。

[编辑 雅贤]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