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有生命的石头

摘要: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世界上第一朵花如期绽放在辽西一隅:北票上园。

辽西:有生命的石头

辽宁古果

  一亿四千五百万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世界上第一朵花如期绽放在辽西一隅:北票上园。古生物学家给她起了个似非而是的名字:辽宁古果。那是一方非常精致的植物化石,仿佛一方仕女的香罗帕,上绣v字形的枝条,枝条上长着数十枚对称叶状的花果,真的是花枝招展,婀娜多姿。我喜欢植物与女性的无端瓜葛。

  那时候的辽西,湖泊星罗棋布,沼泽遍地,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和煦,大自然和谐而安详。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下,辽宁古果等第一批有花植物在地球上萌生了,给这片亚热带风光增添了姹紫嫣红,给地球系上了红丝带。

  对收藏家来说,美玉价值连城;对科学家而言,化石的价值远比美玉价值大,其凝固的生命信息是我们打开大自然的锁孔的钥匙,它向我们传递着亿万年前地球的生态、气候、动植物等演化讯息。

苏铁杉科植物

  气象学家洛伦兹说,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也许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自然界敏感而脆弱的链条,牵动着人类每一根神经。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珍视自然,就是珍视我们自己的家园,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中华龙鸟

杜氏孔子鸟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天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所居住的辽宁朝阳市,石破天惊,地球上第一只长有真正鸟喙的古鸟——圣贤孔子鸟在这里破石而出。这只翱翔在亿万年前的天空与绿树间的飞鸟划破了二十世纪世界的天空。面对化石上翎羽毕现、灵眸闪动的孔子鸟,不禁让人惊呼:化石是有生命的石头,能呼吸的石头,也是能飞翔的石头!

  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中期,辽西大地湖泊映天,森林郁郁葱葱。树梢上孔子鸟、辽宁鸟正在筑巢育子,丛林下长着各种蕨类,苏铁、银杏树在温暖的阳光下伸枝长叶。岩石旁开着红黄色小花的辽宁古果在微风中摇曳。在湖边,中华龙鸟高扬着扁窄的头,身披原始羽毛。就是这羽毛,将恐龙与鸟类紧密联系在一起、证明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变而来,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现代的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中华龙鸟瞪着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张着长着锐利牙齿的嘴,翘扬着比身体还长的鞭状的尾巴,奔跑在芳草如茵的林地上,捕食丛林中的昆虫和小动物。生命之美跃然石上。中华龙鸟如凤凰涅槃,是在火山爆发中降落石中的。漫漫尘埃落定,大自然的生灵从此沉睡上亿年。中华龙鸟等珍稀化石的发现,被誉为20世纪末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标志着基本解决了国际上一百多年未能解决的鸟类起源问题,有力支持了赫胥黎1870年提出的“恐龙起源假说”。灾难对生命是毁灭,也意味着永生。

  圣贤孔子鸟仍然安息在石上,如沉思中的思想家。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论及雕塑家罗丹时曾说:“物。当我对你说出这个字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片静。”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这方大自然的雕塑品,便是这样静态的物。光与影相依相偎,静与动和谐相处。如此炫目的静谧,动在何处?风不动,物亦不动,是心动,是心在飞。

  但愿我们的天空只有行走的白云、飞翔的翅膀,而没有人为的污染。

鲟鱼

  我的案头摆放着一枚精美的鱼化石,我给它起了个名,曰:《百鱼图》。这群来自1.2亿年前的鱼仿佛还在呼吸,在浅湖游来游去,逍遥自在,无竭泽而渔的忧烦,也没有环境污染的危险。待到春暖花开时节,水中的小树会长出嫩绿的叶子,给鱼们撒一池粉红的花瓣。鱼们没有想到,经过火山喷发的洗礼,再现了凤凰涅槃的千古神话。

  从我居住的城市北行五十余公里,有座山,山很小,像座城堡,一座火山灰湮灭的“庞贝城”,掩埋着无数远古的生灵。1923年的一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葛利普来到辽西,随手拣起几块鱼化石,回京后,他对辽西中生代的地层和古生物作了深入考察和研究,首先提出了“热河系”的概念,专指辽宁凌源地区含化石的地层。193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概念,代表这样一套地层中动物化石组合。直到1962年,中国地质学家才开始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古生物进行研究。著名古生物学家顾知微院士在无脊椎动物与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葛利普的“热河系”和“热河动物群”,建立了“热河生物群”。这里的古生物化石异常丰富,计有鱼类、鸟类、恐龙、蜥蜴、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等各门类,几乎涵盖了现代所有的生物门类的祖先类型。化石是一部石印的书,记录着远古生命的密码。

  化石像面镜子,鱼透过时间的尘埃看见了亿万年前的自己,我们透过镜子看见了延绵的时间。

  我的《百鱼图》乃师法自然之作,非国画家神来之笔。此画构图疏密有致,笔墨浓淡相宜。群鱼游弋于浅湖淡水,嬉戏玩耍,摇头摆尾,活灵活现。若装裱张挂于客厅、书房,甚为高雅。张大千有幅《春水游鱼图》,功力章法不及此。

沼泽野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辽西北票四合屯,中华龙鸟等珍奇化石的发现震惊了古生物学界,北票被誉为中国的“索伦霍芬”(德国始祖鸟产地),世界化石大宝库。四合屯古生物化石异常丰富,计有鱼类、鸟类、恐龙、蜥蜴、昆虫、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等各门类,几乎涵盖了现代所有的生物门类的祖先类型。

  北票四合屯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图书馆,层叠着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清晰记忆;北票的黄半吉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昆虫乐园,那里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化石上的昆虫叫奇异神修,原生活在晚侏罗纪——早白垩纪。一对前翅纵脉清晰,横脉密布,与身体呈80度角,飞翔中突遭火山灰击落,从此沉默亿万年。从石上可以读出人生的短暂,人类的渺小,生命的脆弱。

  化石上这只北票辽蝉前翅长25毫米,呈三角形,后翅稍短。翅面清晰的色斑,如美丽的蝴蝶翅膀。蝉的种类多达3000余种,有春蝉、夏蝉、寒蝉等。凡鸣蝉皆为雄性,雌蝉不会叫。 夏蝉鸣声粗野,百般聒噪。成语噤若寒蝉,说的是寒露以后才开始鸣唱的蝉,它的声音低沉哀婉,古代词人形容为“寒蝉凄切”。“金蝉脱壳”留下的“蝉衣”是很有名的中药材。

  另一方化石上的三尾拟蜉蝣,产于晚侏罗纪。三尾拟蜉蝣是水生昆虫的典型代表,最原始的昆虫类群之一。全世界现有蜉蝣种类2200多种,我国目前已知蜉蝣现生种类250种左右。

  沼泽野蜓,生活在晚侏罗纪——早白垩世。沼泽野蜓一亿四千万年前就演化完美了,与今天栖落在篱笆上、草尖上的蜻蜓一模一样。

  (本文来源于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仅做公益分享之用,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作者:邸玉超,现为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朝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朝阳市文联《辽西文学》主编。

  [责编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