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绿柳情思(刘文艳)

摘要:柳是报春来的使者,传递出春天气息。说到春天,首先想到的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意境。冬去春来,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还没发芽,柳树却在乍暖还寒的时节率先苏醒吐绿,披上了娇黄嫩绿的新装,把春的意韵、春的气息带给了人们。

绿柳情思

文/刘文艳 编辑/赵盼

  柳是报春来的使者,传递出春天气息。说到春天,首先想到的就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意境。冬去春来,那些早早落叶的树木还没发芽,柳树却在乍暖还寒的时节率先苏醒吐绿,披上了娇黄嫩绿的新装,把春的意韵、春的气息带给了人们。

  柳是儿时的乐园。我的祖辈明末清初,从山东迁出来到东北,落户辽西北票五间房。一个大的院落里有四处房子,每处三间,分别由爷爷那一辈的哥四个居住。院落中还有四个菜园子,每户一个,在住所和菜园子中间有一个胡同,胡同外面有四棵大柳树,每家一棵。记得我们家的那棵大柳树枝繁叶茂,树干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树干一人多高之上,就分开了三个杈,那三个树杈的衔接处,犹如一个宝座,我们几个孩子经常爬上去,挤在一起折柳枝、编草帽,唱儿歌,吹柳梢。

  我家的西边有一条河,河的两岸便是柳树林。我们经常跑到柳林里去玩捉迷藏等各种游戏,春天到柳林里去撸柳树狗儿,夏天雨后到柳林里捡蘑菇,秋天穿过柳林去烧毛豆,烧玉米。特别是在三年困难时期,柳也为人们度过难关,立下了汗马功劳。春天柳树狗、柳树叶可以当菜当饭来吃,也可以说是饥饿时的美味。儿时的柳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柳的柔而不弱,美而不妖,让人们与它特别亲近。 古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是借颂赞春风极言柳叶纤细之优美。人们经常用“杨柳细腰”、“柳叶弯眉”来形容女子之美。著名作家兼画家丰子恺先生在一文章中写道:“杨柳的叶,我们倘平心静气地观察起来,实在是非常美秀的。古人的诗里惯说‘柳如眉’,用柳叶来比方美人的眉毛。其实眉毛哪里比得上柳叶?不过眉毛的弯度与肥瘦大约像柳叶而已,但决不如柳叶的变化的丰富。且眉毛两旁的线很模糊,决不如柳叶的线的玲珑而清秀。诸君试拿铅笔,在纸上画一瓣柳叶看。倘若没有学过图画,不曾仔细观察过自然的人,一定画不好。校庭内千千万万的柳叶,我们却画不出它的一瓣!可见自然界的美是何等丰富,何等深刻!我们安可不平心静气地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以自然为师呢?美秀的柳叶,在月光下投影在淡黄的墙壁。这是何等可爱的一幅天然的图画!只有真正观察过自然美的人,才能发见这趣味。”

  最美还是夏日的柳,风情万种,婀娜多姿。多情的柳枝披下来,垂向河面,微风一吹,柳丝袅袅飘动,像是翩翩的舞蹈,显出了万千柔美的姿态。秋天的柳具有成熟的美,秋天的柳叶渐渐地黄了,柳叶黄而不枯,她的叶子由绿转黄时楚楚动人。柳叶绿里染黄,秋风一动纷纷飘落。飘落在地的柳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在深秋的日子里,我曾去柳林搂过树叶,柳叶铺在长满草的地下,厚厚的一层。我用筢子把树叶搂在一起,堆成一堆。积少成多,一个上午,柳叶就堆成小山一样。这时把身心全面放松,躺上去,就如同一个豪华的沙发床,宽大、松软、馨香。太阳透过树枝照进来,斑斑驳驳,令人心旷神怡。望着蓝天,想着美好的未来,那是一个十分难忘的情景,这是秋之柳在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梦一样美的记忆。
  柳也是我青年时代的诚信记忆。中学时代,我在北票二中读书,经常去北票县城的新华书店,记忆中的“大柳树”是北票县城的重要标志。记得县城的中心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的周围有三个标志性的建筑,一个是百货商店,一个是新华书店,一个是红星照相馆。除此还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大柳树”。“大柳树”有两人合抱那么粗,树冠繁茂。春天大柳树绿柳才黄,是一景;夏天大柳树柳叶婆娑是送风扇、是遮阳伞;秋天柳叶金黄洒落满地似金花;冬天大柳树也在寒风中守候,是一个忠诚的卫士。人们相约在大柳树下的青年男女、黄昏恋人、同学战友、亲戚朋友不知有多少。我也有很多在大柳树下与同学、朋友、恋人相约的美好记忆。当然,大多到过北票县城的人,都有在大柳树下相约的经历。那时的大柳树,在北票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标志,是城市的标志,是亲情的标志,是诚信的标志。大柳树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亲情记忆、美好记忆、难忘记忆。

  柳是爱情的信物,古代就有折柳相送的表达。刘禹锡《柳枝词》中写道:“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以柳千条来衬托诗人无限的思念。柳也曾经是我爱情的丝带。在我青春恋爱的年代,男朋友在吉林大学读书,我在北票县委办公室工作。寒暑假时见一面,其它时间就是书信往来。印象很深的是,在一个春天里,他在报上剪下了一篇写辽西柳的散文,随信寄给了我。柳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命力强。柳不需要种子,一颗柳枝插在土里,无须人管理,就能默默生长。所以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语。辽西柳是辽西人最忠实的朋友。在六、七十年代,辽西十年九旱,许多树木枯干而死,辽西柳却坚强地生长着,默默地向人们奉献着绿荫、美味,奉献着柔姿、雅韵,奉献着许多许多。柳已经已经具有了辽西人坚韧、奉献、美丽、含蓄之品格的象征意义。他在信中说,他特别欣赏柳的坚韧与奉献精神,这一点也是我最为欣赏的。对柳的一致认同,对柳的共同欣赏,便成为我们感情基础中的相通点,也是志同道合的互为默认。

  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寄托。我们的女儿出生时,正是辽西柳绿的季节。给女儿起名字时,我们想了许许多多,一张A4纸写满了或寓意深刻、或期望美好、或富有哲理的名字,当然也包括柳字。我们拿这些名字征求亲戚、朋友的意见,最主要的还是我与丈夫,对柳内心里的情感与偏爱,最后确定的名字便是柳。女儿随父姓徐单名为柳,意在希望女儿如柳一样美丽,如柳一样坚韧,如柳一样让人喜爱,当然也有柳与刘谐音的因素。自此以后,柳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了。因为我们每天要喊女儿的名字,每天谈论女儿的生活、学习、品格等都离不开柳字。对柳之品格的赞赏与涵养,也在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中逐渐形成。
  最深还有柳河情,在我人生情感的历程中,是难以忘怀的一段情感体验,虽然波澜不惊,却也刻骨铭心。那是七十年代末,我作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成员,在一个叫水口子大队水口子生产队的地方蹲点一年。工作方式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三同”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这一年,我们几个人分别住在农民家,每天由生产队吃派饭,也就是吃百家饭。这个生产队的村庄和农田之间,有一条河叫柳河,柳河的两岸是柳林。柳林与柳河是我们每天下田劳动的必经之地,这一年,柳林与柳河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工作队有几位领导,都是有文学修养的知识分子。大家工作之余多用来读书写诗,至年底还编辑了一本诗集,名为《柳河初诗集》,我的第一首格律诗就编在这个诗集里。工作队的到来,给这个秀美的小山村带来了不少文化气息,工作队员也在工作生活中,与村里人建立起了很深厚的感情。

  记得在我们离开水口子那天。社员们都依依不舍地为我们送行,一直送到柳河边。柳林的柳随风摆动着,并发出平时不太在意的悉悉嗦嗦的声音,像母亲泪别远行的儿女。在我们与乡亲们相互握手告别的那一刻,泪水都抑制不住地涌流出来。当我们坐上马车进入柳河时,乡亲们挥动着的双手,久久不曾放下,就如同那柳枝不停地向远去的亲人致意。我们工作队员在车上已经泪流满面,也不停地向他们挥手告别,向柳林挥手告别,直到马车随路转弯,相互看不到了。在工作队员中,我的年龄最小,马车顺着柳河已经走出了很远,我的泪水还是没止住。工作队长诙谐地说:“你看柳河水都要涨了!你的眼泪不能再流了!”。柳河、柳林和与他们日月相伴的乡亲们都深深地留在了我的情感记忆里。1980年,我以柳河生活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发表在《芒种》文学期刊上,小说的题目是《“柳半拉”上任》。小说的主人公姓柳,这也是我对钟爱之柳最早的文学表达。

  (原载2015年6月19日《文艺报》3版)

刘文艳文学作品选

小链接

  刘文艳,现任辽宁省政协常委、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有百余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在《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出版传记文学《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鼻祖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曾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引起反响。近年出版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获得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