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绒绣传人杨希彬

摘要:杨希彬,男,汉族,1965年出生,祖籍山东。杨氏绒绣第四代传人,辽宁省建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建平县皇宫绒绣基地总经理,绒绣高级工程师。杨希彬祖先曾以绒绣特技师的身份选进皇宫,为同治皇帝缝制“皇宫毯”,后移居建平,把绒绣制作工艺也带到这里,并代代相传。

文化精英

编者按

  诚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讴歌那些“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优秀文艺人才,本网从即日起,特开设“文化精英”栏目,隆重推介这些精英人物取得的显著成绩,积极宣传他们独具的卓然风采,引领更多的后来人向他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欢迎各界朋友踊跃供稿。电子邮箱:2996382758@qq.com。

绒绣传人杨希彬

  杨希彬,男,汉族,1965年出生,祖籍山东。杨氏绒绣第四代传人,辽宁省建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建平县皇宫绒绣基地总经理,绒绣高级工程师。杨希彬祖先曾以绒绣特技师的身份选进皇宫,为同治皇帝缝制“皇宫毯”,后移居建平,把绒绣制作工艺也带到这里,并代代相传。

  杨希彬幼承家训,在继承祖传绒绣手工艺制作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具有辽西风格的绒绣艺术,先后组织培训绒绣艺人2000余人,为发展建平绒绣文化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祖传绒绣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油画、国画、玻璃画、民俗画技法融入绒绣,并在继承鲁绣抽勒、锁、雕等精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东北派”的绒绣艺术风格,使“建平杨氏绒绣”进入更高的艺术层次。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建平杨氏绒绣继承并发展了很多独特的使用工具,主要为坐标案板、图案制作案板、坐标图纸、分号绣花针、剪刀、绒绣网布支撑支架、坐标量尺、放大尺、顺线笔、投影箱、绣线盒、清洁器、线号板、立线架、透视器等。这些工具的使用,为创作出优秀的绒绣作品提供了必要条件。

  杨氏绒绣优秀作品很多,其中《中华魂》为其代表作。1997—2002年,杨希彬带领24名绣工,历时4年零6个月,创作了巨幅绒绣壁挂《中华魂》。该作品长10米,宽3.8米,共绣12281600针,全部手工绣制。其工程之浩大,实属罕见。《中华魂》以万里长城和黄河为背景,用56个“玉猪龙”作为装饰,主体为形态各异的九条巨龙。巨龙遨游于云海之间,姿态各异,气势磅礴,突出了期盼北京成功举办“奥运”和“九九归一”的主题。56个“玉猪龙”象征中华56个民族永远和谐团结,亲如一家。该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昂扬上的精神,现已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

  为了更好地传承绒绣艺术,2006年12月,杨希彬创建了“建平县华彩绒绣艺术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培训绣工2000余名,安置下岗人员100多名,创造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建平县委、县政府亦出台了《建平绒绣五年保护发展规划》,把绒绣的保护、传承发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采取很多有效措施,对绒绣艺术给予保护。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杨希彬的“建平绒绣”被列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绣厂被建平县政府命名为“文化产业基地”。

  其作品《中华魂》于2004年6月,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特等奖和创作奖,并荣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作品《报春图》荣获2007年首届辽宁省“红山杯”艺术大奖赛银奖。作品《黄山云烟》荣获辽宁省2008年第二届“红山杯”艺术大奖赛银奖。

  2007年,杨希彬被辽宁省文化厅授予“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称号。2008年,被建平县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09年,被选为“朝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2年,被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命名为“优秀文化企业”,杨希彬被朝阳市命名为“文化产业带头人”。

  在杨希彬的不断努力下,建平杨氏绒绣工艺倍受世人关注。央视一套、二套、十套节目,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等多家媒体均做过详细报道,充分肯定了建平杨氏绒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

  本文内容于2016年7月截稿。在此期间,如果内容有变动,请本文主人公及时与本网编辑联系!微信:zhao1990p,qq:632598108,邮箱:632598108@qq.com,电话:15566451664。

  [责任编辑 赵盼]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