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美在有鸟的清晨与黄昏(瞿军)

摘要:为了生活,多年前,我在大凉山的德昌小城呆了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稍闲,便想把它写出来。

美在有鸟的清晨与黄昏

文化信使/瞿军(四川) 编辑/昕晨

瞿军 摄

  为了生活,多年前,我在大凉山的德昌小城呆了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稍闲,便想把它写出来。

  德昌之美,美在清晨,美在黄昏,美在有一群歌唱的小生灵。

  初识小城清晨之美,是“春眠不觉晓”的一个宁静早晨。年初,我应一个在德昌搞房地产开发的朋友之邀,从千里之外的绵阳乘夜行火车来到德昌,朋友将我安排到城中的交通宾馆住宿。宾馆只有几十张床位,可谓小之又小,但其干净整洁的程度,却完全出乎我意料。在经过十几小时的长途劳顿之后,能在这种小宾馆惬意地酣睡一夜,也是非常可意了。

  大约是在早晨六点多钟,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把我从沉睡中唤醒。久违了,晨钟般的鸟鸣!

  我迅速起身,打开窗户。但见薄薄的晨曦,从远山的剪影中冉冉而出。县城每一处角落,每一个有树木的地方,都响起了鸟的鸣叫,树枝、树叶也随鸟儿的腾挪而在风中起舞。怀着极为好奇的心情,披衣下楼,向值班的服务员打听,才了解到德昌可谓是一座鸟城。在德昌城里的各个地方,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麻雀与家燕,没有囚笼,也没有人工饲养的痕迹。仅凭德昌人对环境的保护和珍爱,成群的鸟儿便在这里生息、繁衍下来,成为一道人鸟和谐共处的风景。

  后来,通过仔细了解和观察,我才弄清楚鸟儿在县城分布、栖息的情况。德昌县城的麻雀虽无处不在,但最集中有一个数千只组成的大群体,栖息在县医院家属区的数十棵大树上。每天早上约六点钟集体报晓,约持续二三十分钟后飞出觅食。当夕阳西下,又从郊外的山川田野饱餐而归,再喧闹地组成一曲晚间大合唱。直到街灯燃起,暮蔼初降时,才沉寂下来。

  更神奇的,是一群上万只家燕组成的大家庭。

  据一些老德昌人介绍,早些年,德昌城内的燕子群,主要集中栖息在城中心的钟鼓楼,终年不迁徙。钟鼓楼,是德昌、乃至整个攀西地区,少有保存完好的塔楼式古建筑,被国家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德昌人因燕子长期栖息在古楼,又把钟鼓楼称作燕子楼。至今,大批燕子移居城内其它地方后,层层叠叠的燕窝依在,亦有零星的家燕仍留恋故园。这些年,燕子群迁移至城内的祥和街、清泉街等几条街道。每到黄昏来临,大批燕子遮天蔽日疾飞在空中,甚至飞到离地面几米高,根本不惧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经过相互呼唤、集中后,一只紧挨一只,栖落在街两旁的电线上,长达千米,蔚为壮观,数量达万只。这时,街面上的行人,只有顺街檐而行,稍不注意探出身子,点点的燕屎便会落在头顶和衣服上。街边几米高的小叶榕树上,同样也栖满了电线上站不下的燕子。沿街的居民从不去惊扰它们,也早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如同习惯了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亲人。但这上万只家燕,为何放弃能遮风躲雨的钟鼓楼而栖于电线上,这成了我心中一个不解的谜。

  不知为什么,见多了大自然小生灵生命轮回的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我问一位居住在街边的老妈妈,看到过死去的燕子吗?老妈妈回答,看到过。有时,是在暴风雨过后的早晨。发现了,就把它拾起来,埋在树下与花为伴。听罢此话,我肃然起敬!德昌人珍爱这些小生灵,不只珍爱活着的它,连死去之后,也给它一个富有诗意的去处。让它生于自然,葬于自然。怪不得,这么多的家雀和燕子都钟情于这片土地。

小链接

  瞿军,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居四川绵阳。发表小说、散文及诗歌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心灵的旅行》、小说集《桥头堡》。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