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我的江南 我的梦(贾忠武)

摘要:也许前世,我就是江南一枚飘落的柳叶,随风过了忘川,流落到北方,所以今生的我充满了对江南深深地眷恋。

我的江南 我的梦

文化信使/贾忠武  编辑/明月

  也许前世,我就是江南一枚飘落的柳叶,随风过了忘川,流落到北方,所以今生的我充满了对江南深深地眷恋。

  ——郑文革散文《寻梦江南·尾声》

  郑文革,初见名字,一定以为是高大威武粗犷彪悍的北方汉子;孰知见面竟是婀娜窈窕妩媚可爱的辽西女子,竟与网名格格那样地恰如其分,平添了几分诗韵。郑文革,从小喜读古诗词,是一个诗意多梦的人。因此才有了梦幻般的烟雨江南,才有了江南的梦幻。

诗意的江南 梦里故乡

  一个人,对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会怀有乡愁吗?就像着名散文家、文艺批评家、翻译家高海涛先生对于欧洲,就像格格对于江南。江南是诗的故乡,杏花烟雨,桃花流水,青石小巷,长满青苔的石桥,乌篷船,乌衣巷,秦淮河岸,西子湖畔……每一处都爬满斑驳的诗句。这些就像辽西故乡的青龙河,生命中的古镇,八盘沟的油菜花,建平的文冠果,黛瓦砖墙的人字架老院落,北山的苹果园……每一处都结满乡愁。似乎把整个生命都融进了辽西味道的江南。江南多雨,诗雨纷纷,词雨纷纷,一草一木,一亭一阁,小巷断桥,弱柳疏竹,都是一段诗。这就像丘陵连绵的辽西,处处是山花野草,玉米高粱。幼时的古诗,犹如一粒粒种子,萌生出结满乡愁的庄稼。“我一直做着江南的梦,我柔弱善感的心如江南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如丝般织缀着秦淮河迷离暧昧的夜色,太湖万顷浩淼的波光,姑苏江枫渔火深处悠悠的钟声,西子湖畔飘飞的柳絮如花的烟雨。又如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暗暗地描摹着江南——我心中的白马王子”。

  咀嚼诗的粮食长大的郑文革,“虽生在辽西,却对江南情有独钟。时常幻想自己就是一个江南女子,傍水而居,行走在乌衣柳巷,穿过长满青苔的小桥……”所以才甘愿作秦淮河里的一株水草。沉迷在苏州迷离的夜色中,有了极致的丰富想象,如诗一般绚丽。江南便成了作家梦中的桃花源,文化的家园,有了极致的独特乡愁。无论在江南,还是在辽西,江南都时时刻刻在作家的梦里。就像诗在梦里,辽西在梦里,诗意的江南已经是集约化的文化乡愁了。

历史的江南 完美梦幻

  江南不仅是诗的故乡,也不只是诗雨纷纷词雨纷纷,还是一个史雨纷纷的世界,也有血雨腥风。诗有多么丰富,历史就有多么丰富。诗与历史的结合,才是江南完美的梦幻。如果说诗给予江南轻盈或柔媚,历史则给予江南凝重或悲壮了。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江南何止一个三国影视城!吴越之争有智有勇有忠,范蠡与西施携手消失在浩淼的历史烟波里,过着闲云野鹤神仙眷侣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一种提升,这是一种大自由的境界。生活在历史的天空里,又怎能忘却岳飞李煜,签订《南京条约》的李鸿章……一轴历史画卷,历史描摹了画卷,又撕毁了画卷。诗意的江南柔媚,历史的江南则有些野性了。诗与历史的结合,是江南完美的梦幻;诗与历史的结合,是作家的精神成长。诗有多么遥远,历史就有多么遥远,作家的眷恋情怀就有多么绵长。作家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任重而道远。

灵性的江南 哲理梦幻

  历史丰富的江南,诗意淋漓的江南,也滋养了身后佛教文化底蕴的灵性江南。灵山大佛双目垂视,眼神睿智慈祥,嘴角似笑非笑,欲言而未语,诸多嘱咐即将出口,让作家或是读者感到大佛就是心灵的依靠,他给予人心灵的抚慰与净化。

  禅悟人生,不仅是一种审美意识,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成长。能够远离世俗无谓的争夺喧嚣,进入一种无我无他无欲无求的境界。是那样的淡泊从容,宁静致远。让人宠辱皆忘,虚幻浮躁皆无,绽放人性的最真最纯。

  这种梵音,就是作家荡涤世界的良知,普世性济世性的乡愁。禅悟人生,也是作家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大善大美大自由的境界。

人文的江南 人性温暖

  《寻梦江南》是一株生长在江南的辽西基因的红高粱。他叫你自然而然地咀嚼辽西味道的乡愁。作者一个惊慌的闪失崴了脚踝,就像大观园里失了火。人文之火就燃烧了,年轻同事忙着搀扶,郑姐杜姐用矿泉水冷敷,小平雇一辆摩托车去买云南红药,老公心疼落泪,决定一夜不眠,让我把腿放在他的垫着包的腿上,店主铲下冰柜壁上的冰……尽管受了人力车夫的欺骗,有老公背着雨中游周庄,心里还是暖暖的,还有网友短信的关爱,家人的电话慰问,一时间作者唏嘘,读者落泪。这人间至爱至美的情感,眼前模煳成辽西味道的乡愁图画。分不清哪里是江南的,那里是辽西的。反正是一个闪烁人性光辉的幸福温暖的世界。文学首先是人文性的,传递人性的温暖给这个世界取暖是作家的责任。

  郑文革的散文《寻梦江南》突破了狭义的乡愁的束缚,走出了更辽阔的大世界。那就是文化延伸,精神成长,历史沉思,精神哲学的建立,人性光辉的闪烁,有一种形而上的东西超越着。为新辽西派散文创作蹚出了新路子。

小链接

  贾忠武,辽宁省朝阳县波罗赤镇初级中学教师,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散文诗》等,有作品收录于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 昕晨]

好名声网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