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行走在春天的乡野中(张冰)

摘要:初识于航,大概是十多年前文友的一次聚会,当时于航给我的印象是稳重、朴实,不多言不多语。慢慢地不知怎么就熟悉起来,而且越走越近,有时候我觉得近得就像亲姐弟一样,于航说他也有这种感觉。恰巧他没有姐,我没有弟,于是我们就成了这种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绿色亲情的姐和弟。

行走在春天的乡野中

文化信使/张冰 编辑/赵盼

  初识于航,大概是十多年前文友的一次聚会,当时于航给我的印象是稳重、朴实,不多言不多语。慢慢地不知怎么就熟悉起来,而且越走越近,有时候我觉得近得就像亲姐弟一样,于航说他也有这种感觉。恰巧他没有姐,我没有弟,于是我们就成了这种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绿色亲情的姐和弟。曾经在网络上看见这样一句话,说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淡出了视线,有的人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心里。人们说这是缘分,我信。除了缘分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情结:对家乡和故土的爱恋。

  于航对家乡的热爱,有如杜鹃啼血般的执着。翻开他的新作《耕植》,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里面都有爷爷奶奶父母兄妹挑水薅苗、犁田铲地的身影,字里行间,都有家乡山水的投影,有家乡树木的摇曳,就连葡萄叶片上的一滴露珠也透出了家乡王子山的倒影。家乡的石磨、水井、葡萄、山杏,庄稼地里的野高粱、毛毛道、黄麦草,无不散发着古村沉醉的气息,这些都是“胡家窑的产地标签”啊!

  “妈妈的声音”在“胡家窑”呼唤,“爷爷的柴垛”一直没舍得烧,在院子里快要化作泥土了。“父亲放牧的羊群”,那只调皮的羊在偷吃庄稼,而“父亲眼角的那滴泪水”却定格在那个午后的夕阳里。于航说“我不想在这个城市里”,不能再“错过”了,“一生中能有几个这样的日子”,我“就想看看梨树下的那畦葱”。这些带引号的句子都是我从《耕植》里面移栽过来的,是他诗歌的标题,更是他心底的呐喊。于航在书中引用了著名作家刘醒龙的话,“乡土是根、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贫穷和痛苦”,“离开乡土我们去哪里追本溯源”呢!于航就是这样一个把故土刻进骨子里面的人,这大概也是我们的相近之处吧。于航不但热爱自己的家乡,就连他视为恩师的著名作家路遥先生的家乡,他也是情有独钟,他曾经三次一个人行走路遥故里,看望路遥的祖屋,看望路遥的母亲,看望路遥孤独的栖息地。于是《耕植》里面便有了陕北高原石窑洞里平凡世界平凡人的真情讲述,有了红塔山香烟的烟雾缭绕在路遥坟前的山路上。

  我多次去过于航的家乡,确是一处桃源般的境地。胡家窑的魅力,在于她的厚重和古朴,也在于她的底蕴与文明。那些长满老茧的双手在现代葡乡的枝头剪下一串串珍珠玛瑙,这些珍珠玛瑙又为乡亲们换来了“现代”的“宝马”与“奔驰”。胡家窑又是一个状元村,自恢复高考以来,这个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就考出去六十多名大、中专生。著名乡土作家谢子安也是王子山脚下的骄傲,当年谢家哥仨同时考上大学,被乡里传为美谈,有“谢氏三杰”之称。于航赤脚从这里走出,现在耕植成荫,在国内小有名气。但于航永远都是庄稼人的后代,他每次回老家,开门进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柴点火,让烟囱冒烟,因为妈妈说过,过日子人家,灶膛里的火要烧得旺,烟囱冒的烟要飞得远。

  孝道、温和是立身之本,这两种东西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使原本朴实的于航,生命里似乎多了一些幸运,他有着慈祥善良的妈妈、贤惠漂亮的媳妇,优秀而帅气的儿子,自己的工作也是干得顺风顺水。工作之余,一首首清秀灵动的小诗或散文不时见诸报端。现结集成册,使诗文的百花园里,于姹紫嫣红的四月,又多了一道炫目的色彩。故土盈心,乡情成结,这位勤勉的小伙子耕于心田,植于故土,经营不懈。期待于航的笔下,再次结出王子山的钟灵毓秀,永续胡家窑的文脉乡愁。

作者和于航

小链接

  张冰,网名耕读女。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凌源市楹联家协会秘书长,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散文选刊》年度签约作家。有文章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省市级刊物发表。著有《耕读女诗文集》。古体诗《拜谒赵尚志纪念馆》获得辽宁省委宣传部征集系列活动优秀奖;古体诗《红船精神》获得朝阳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征文活动二等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