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妇女节说妇女:关于什么是“妇女”的问题(胡春雨)

摘要:前些日子,有位女同学托我办事。这位同学上学时就忒爱打扮,到了而立之年,越发出落的风姿绰约。邀来几位同学,一时聊的投机,瞅着这位女同学喷云吐雾、把酒言欢的派头,于是不留神冒出一句:“你们这些妇女……”话音未落,女同学嗔道:“谁是妇女,俺们还算女孩哩!”我颇有些疑惑:“咱侄女不是都上小学了么,咋还不妇女呢?”不想女同学柳眉倒竖:“你才

一家之言·欢迎争鸣

妇女节说妇女:关于什么是“妇女”的问题

文/胡春雨 编辑/赵威

  前些日子,有位女同学托我办事。这位同学上学时就忒爱打扮,到了而立之年,越发出落的风姿绰约。邀来几位同学,一时聊的投机,瞅着这位女同学喷云吐雾、把酒言欢的派头,于是不留神冒出一句:“你们这些妇女……”话音未落,女同学嗔道:“谁是妇女,俺们还算女孩哩!”我颇有些疑惑:“咱侄女不是都上小学了么,咋还不妇女呢?”不想女同学柳眉倒竖:“你才妇女!”

  看来,和大大小小的“女孩”们打交道太少,跟不上时代进步了。可“妇女”咋就落伍了呢?在中国的语汇里,“妇女”一词本来没什么歧视的含义。古来有“即嫁曰妇,未嫁曰女”的说法,例如《诗经·溱洧》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里的“士”和“女”,说的就是热恋中的小伙子、大姑娘,不过那时候还没从欧洲引进玫瑰,送的是芍药而已。

  朱熹在《诗经集传》中说:“女者,未嫁之称”,没结婚叫女孩自然是合适的,承欢膝下嘛!至于“处女”,本来是和“处士”相提并论的说法,例如《战国策》江上处女的典故,文中说“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说的便是少女们在一起叽叽喳喳。不过处士可不是现在的处男,《荀子》讲:“古之所谓处士,德盛者也”。“处士”含有独善其身,不肯混迹官场、混迹社会的意思。

  而“处女”同样表明了女性的贞洁,强调的是女性的自尊、自爱。等结了婚称谓就不一样了,例如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则夫、妇不过是男女婚后的叫法,不独是给女性贴上家庭的标签。就像后来未婚女性尊称为“小姐”,已婚女性尊称为“夫人”,妇和女实际上体现了女性一生中不同的社会角色:她的人生起点是父母的女儿,应当是父母可心的小棉袄;她的归宿,则是家——女人不能没有安身的家,家也不能没有可靠的女主人。“妇女”的说法,算不得“女孩”身上的封建枷锁吧!

  中文中的“性”本有天性的意思,韩愈所谓“性也者,与生俱来”。至于把“性”和男、女组成词,不过是近代以来从日本出口反内销的汉语,是从生物角度对人作出的科学界定。当然,把未婚的“女”和生物的“性”挂在嘴边,肯定比相夫教子的“妇”性感的多。这点道理都不懂,难怪被人骂做“妇女”了。

  但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属性而非生物存在,“妇”和“女”的人生突出了女性对家庭责任的担当,而非“女孩”的定位中对青春的无限挥洒。家庭是一切伦理关系的起源与交汇点,所谓女性解放不见得是让女性抛弃家庭责任的担当,挺着或者干脆露着胸脯与男人一道在名利场中摸爬滚打。在这个高谈权利的时代,多想点我该怎样,少想点我要什么;多弘扬点坚守,少提倡点争夺,对“妇女”的词汇便不会这么敏感了。

  【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本网发布

小链接
  胡春雨,男,山东省济南市人,汉族,济南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从事律师工作15年来,办理各类案件逾600起,承办的多起案件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作之余,发表各类文学、评论及专业作品400余篇,大量文章被人民网、搜狐、今日头条等转载。在外出办案的旅途中,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探访名胜古迹,写下了大量游记,不少作品被泰山景区、平遥县委等相关单位采用。在工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多次接受财新传媒、澎湃新闻、中央广播电台等媒体采访。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