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爱是一首悠扬的歌(宋文龙)

摘要:精准康复服务和辅具适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残疾人实施健康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时下,全国各级党和政府都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残疾人要脱贫,首先,要精准康复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广大残疾人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生活更有寄托、融入社会更有尊严,从而实现脱贫目标。

爱是一首悠扬的歌

——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残联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纪实

文化信使/宋文龙  编辑/雅贤

楔  子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经典老歌《爱的奉献》曾经常响华夏大地,歌声唤起的人间真情,温暖了我们这个有爱的国度和每个华夏儿女的心田!今年5月,龙城区被中残联和省、市残联确定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试点区”,旨在围绕“健康中国2030”和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聚焦残疾人康复需求,强化基本康复保障,实施精准康复服务,提升残疾人生存和发展能力,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同步小康,为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作出贡献。让残疾人和健康人群一样,享受美好生活!

  龙城区现有人口23万人,其中,各类残疾人0.9万人。“十二五”期间,龙城区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0.3万余人次,12个镇街均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建立社区康复站37个,其中,省级社区康复示范站1个、市级社区康复示范站1个。然而,由于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尚有一定差距,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未能满足。据调查,仍有3200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未得到康复服务。为贯彻落实省、市残联关于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总体部署,全力做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试点区工作,龙城区残联以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康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施策、精准服务,拉开了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爱心大幕——

部门联动 唱响精准康复服务暖心大戏

  精准康复服务和辅具适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残疾人实施健康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时下,全国各级党和政府都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残疾人要脱贫,首先,要精准康复才能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让广大残疾人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生活更有寄托、融入社会更有尊严,从而实现脱贫目标。为此,只有通过残联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拓展残疾人康复辅具服务领域,才能不断壮大服务机构和专业人员技术队伍,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受益。

  全面小康的短板是残疾人能否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和脱贫。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层面勾画出了未来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健康蓝图,国家、省、市密集出台了有关残疾人医疗、康复、辅具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中国残联从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考虑,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两扩面”,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有保障,基本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覆盖面扩大。“十三五”期间,各级残联组织要按照职责定位找准抓实结合点、发力点,工作到位不越位,主动上位不缺位;要运用动态更新的大数据来推动落实重点任务,顺应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工作创新,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推进工作创新;要更加重视思想工作、舆论工作、维权工作、文体活动,把残疾人的康复服务工作重点下移、资金下沉到区级,加强基础管理,以鲜明的旗帜凝聚人、以人道的力量感染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扎实推进残联自身改革工作的落实。年初以来,龙城区残联入户调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6039人,未得到康复服务的有3000人,占调查残疾人的49.6%,其中,有辅助器具适配需求的残疾人2683人,占有康复服务需求的44.4%。按照省、市残联精准到人、精准施策、精准适配的要求,必须实现全覆盖。2020年,为80%以上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康复服务,辅具适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十分艰巨。作为残疾人工作枢纽,龙城区残联凝聚卫生计生局、人社、民政、财政、扶贫办等各方力量,借力发力,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工作进程,共同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工作实现健康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喜人态势!

  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是确保残疾人小康进程如期实现的战略举措,是创新残疾人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供给方式,推动康复工作重心下移、资金下沉的重要手段。对此,龙城区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出台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政府主导、区残联牵头、卫生计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社会参与残疾人精准康复的工作机制,共同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工作,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献计出力,唱响了为残疾人精准康复的暖心大戏!

多措并举 打造精准康复服务爱心平台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状况和需求是动态变化的,数据动态更新是组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的基础性数据和重要依据,是保证新增残疾人及时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准绳。为确保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及辅具适配需求数据真实、准确、合理合规,龙城区残联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坚持不留尾巴、不出乱子,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规范操作,依法依规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估,定期通报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进度和工作动态。

  档案管理工作对是否做好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至关重要,为建立完善的残疾人健康档案,龙城区残联组织各镇街残联理事长召开恳谈会,凝聚合力,对档案管理梳理出了规范化的建设方案。边杖子镇残联对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进行了标识和编号统一,汇总表与服务手册编号形成一一对应无误差,每个档案盒都附有汇总表,并建立了电子汇总表档案,以便进行检索和查询,并设有专人管理。其他镇街档案管理,也达到了标准化要求。为保证“十三五”精准康复残疾人入户签约数据和中残联、省、市残联数据信息保持一致,避免家庭医生入户签约数据混乱,龙城区残联把2016年数据动态更新的残疾人信息和省、市预销号贫困村、扶贫办提供的26个贫困村和全区患有精神疾病的残疾人名单,进行了重新整理。为准确了解掌握残疾人辅助器具所需种类,制作了2017年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入户调查表,设计了各种残疾等级和所需辅助器具名称一览表,家庭医生入户签约对每户残疾人所需辅助器具进行登记,由区残联对调查表信息进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所需辅助器具及时发放到位,遏制了以往盲目发放的不良现象。

  入户签约服务是落实“十三五”精准康复服务重点工作之一,多数残疾人对签约政策不清楚,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入户签约时,轻者婉言谢绝,重者拒之门外,极个别的出言不逊,还提出种种不合法规的非礼条件。残联工作人员总是不急不恼,苦口婆心地反复讲政策,耐心地与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思想沟通,最终打开了他们心结,赢得了残疾人及其家属的配合。大平房镇黄花滩村残疾人孟召武是肢体一级残疾,生活非常困难。在精准康复入户调查前,区残联为他配备了轮椅,当康复站潘正敏大夫到他家签约时,他冲撞道:“你们尽搞花架子,我只认区残联干部,他们给我买轮椅了,解决了我的出行难题。”潘大夫笑着说:“我就是区残联派来工作的,就是为了和你签约,以后给你提供更多的帮助。”听了潘大夫的解释,孟召武哈哈大笑,打趣道: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了。欣然地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大平房镇八棱观村民候万财,肢体一级残疾,因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六十多岁和老伴离了婚。康复站的家庭医生孟显怀到他家时签约时极不配合,言语十分刻薄。孟医生耐心地把精准康复服务的精神,通过通俗易懂的方言转述给他,又为他量了血压,测了血糖,先后三次到老人家里陪老人唠家常,终于感动了老人,主动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名字。王洪胜医生到联合镇哈达村残疾人张亚杰家中签约时,张亚杰抵触情绪较大,表示残联部门不如民政部门实惠,拒不出具残疾证明。镇残联工作人员和王医生多次到其家中做工作,给她配备了一辆电动轮椅,终于使老人心悦诚服,在残疾人健康档案和精准康复服务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名字,高兴地说:“党和政府哪个部门都一样,都关心照顾我们残疾人,以后不论牵涉或不牵涉我的事,只要对自己对政府有益,我一定积极配合。”燕山街道嘎岔村15岁少年贾春健,是一名因病致肢体二级残的男孩,因为身残上学非常困难,每天由父母接送。家庭医生入户签约时,发现贾春健符合康复需求,便为他申请配备了电动轮椅,上学校读书靠辅助器具,减轻了父母负担。

  为使残疾群体了解掌握国家的政策法规,龙城区残联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信息平台,利用网络,为有能力的残疾人及家属建立了微信群,及时解答残疾人政策法规、工作流程等惠民服务。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动员全社会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利用网站倾听残疾人心声,为残疾人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利用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助残日等宣传载体,对遗传、环境、意外、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进行多角度大规模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同时,先后举办了120人参加的精神疾病家庭社区防治培训班和44名盲人参加的定向行走实地训练培训班,为32名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完成了0-7周岁儿童智力、孤独症、听力、肢体筛查工作,查出各类残疾儿童42名,救助重度精神疾病患者住院12人,为5位听障残疾患者免费安装了助听器,为各类残疾人发放辅具726件,有效地提升了残疾人的幸福指数。

凝聚合力 高擎精准康复服务希望火炬

  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为此,龙城区残联建设了村和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大力开展康复政策宣传,将有需求的残疾人转介相关康复机构。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组织、残疾人协会、残疾人亲友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社区和村服务设施,就近就便为精神、智力、肢体等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贴心”服务。广泛开展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亲友培训、心理疏导,对家庭康复和残疾人互助康复给予支持。与卫生计生、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主动作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为残疾人康复创造便利条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落实了贫困残疾人的医疗救助工作。建立了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长效机制,优先为就学、就业和贫困村中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赢得了百姓赞誉。

  同时,借助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精细化识别、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加强了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推动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开展医疗康复服务、残疾预防及相关健康教育,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和支持民办康复机构发展,采用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推动民办康复机构、康复医院以及精神、智力等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朝阳市康复医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院收治了脑瘫和小儿麻痹矫治、孤独症儿童和脑血栓患者康复训练,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区残联对各镇街、镇街对各村和社区,定期对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鼓励残疾人投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人身保险,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动员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参与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中来,力争使更多的农村困难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康复救助和救治。龙城区残联积极配合综治等部门,落实了对贫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政策,探索出了引导督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的有效途径;完善了特殊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的康复设施,采用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增强了为残疾儿童提供听力语言、定向行走、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辅助器具、听力语言等全省网上康复服务平台,提升了康复服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实施残疾人康复专业人才实名制培训,提高精准服务水平,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精神病防治、社区康复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及轮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和学科骨干为残疾人的服务能力,让残疾群体得到了周到的暖心服务!


不是尾声的尾声

  去年以来,龙城区残联协调落实无障碍改造资金50.9万元,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84户,改造工程经验收全部达标,被改造户满意率100%。协调住建部门投入资金58.25万元,改造修缮残疾人危房43户。实名制培训残疾人627人次,带动残疾人个体从业者2700多人,协调爱心企业对大平房、边杖子和七道泉子等3个镇160名残疾人,救助了价值8万元的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利用省就业扶持政策,争取省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21.3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1名。扶持残疾人个体养羊10户,每户发放种羊母羊30只,并请畜牧专家传授养殖技术,发展养殖规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村残疾人100人,安置残疾人就业11人、个体从业人员15人、农村种植养殖业22人。实名制培训残疾人总计151人,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扩宽了就业门路。在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上,争取筹资130多万元,完成了500㎡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填补了龙城区的空白。截止到2016年底,连续五年实现上三级访为零,残疾人工作在全市综合排名跻身第二位,实现了大幅前移。

  “残疾人精准康复和辅具适配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要分析新形势、把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数据动态更新与辅助器具适配相结合,要增强针对性,无障碍改造与辅助器具适配相结合,要增强功能性,精准扶贫与辅助器具适配相结合,要增强有效性,真正让残疾群体受益,从精神上康复,人人都过上富足甜美的好日子”龙城区残联理事长田东升语重心长地对笔者说。对大多数残疾人来说,无论是摆脱病魔和贫困的枷锁,还是实现就业,早日走上幸福路,都离不开自立自强,更离不开社会的关爱。龙城区残联执着“爱”与“善“,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绿荫;用爱岗敬业的心灵烛光,照亮了残疾人布满阴云的心的天空;用传递人性温暖的无疆大爱,谱写了一曲令人回味悠长的爱的赞歌!

小链接
  宋文龙,男,笔名一兵、文青,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辽宁朝阳人。参军退伍后到地方工作,现任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报》记者、编辑,兼龙城区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部主任,系朝阳市作家协会及摄影家协会会员,朝阳市作家协会传记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龙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和新闻通讯数千篇、百万字以上,其作品曾收入《中国文学新人新作选》《基石》《美丽乡村》等书。

本网声明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