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寄错信留下的思考(一凡)

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农村进城打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过了正月十五,一些不甘心在家吃苦受穷、力争改变命运的青壮年男女,便三五成群地结伴进城去打工赚钱。

寄错信留下的思考

文图/一凡 编辑/云枫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农村进城打工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过了正月十五,一些不甘心在家吃苦受穷、力争改变命运的青壮年男女,便三五成群地结伴进城去打工赚钱。
  农村长大的孩子,大多数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的。进城久了,自然就会想家。现在外出打工,如果说哪个想家的话,随时随地就可以拿出手机,用微信视频聊天的方式跟家里的亲人们唠唠家常、报个平安。当年的通讯工具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清晰地记得当时村子里还没有电话,最快的通讯方式是电报。因为发电报的费用比较高,没有特殊情况或者特别着急的事,乡亲们是谁也不会轻易选用的。所以当年那些外出打工的乡亲们与家人沟通,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最为经济实用的方式:写信。
  邻居大伯家在外打工的儿子来信了,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高兴之余又都犯了难。他们拆开信,上下左右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明白来信的用意。晚饭过后,大伯大娘愁眉苦脸地拿着信找到了当时上小学五年级的我。当时我也有不认识的字,再加上来信中的字写得比较潦草,有多处我几乎是猜想的。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抑扬顿挫地给大伯大娘读完了来信。

  闲聊了几句之后,大伯大娘又不好意思地恳求我给写封回信。我苦笑了一下,当即婉言拒绝,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实力。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过写信的格式、写作方法等,但是真正给别人写信,我还是属于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经不住大伯大娘的苦苦哀求,再加上身旁我的父母帮助“求情”,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大伯大娘允诺,写好信后给我拿晒好的地瓜干吃,算是对我的奖励。

  根据来信中问到的情况,我按照大伯大娘的意思一一做了回复。最后看看篇幅,自我感觉字数太少,又写了一些 “吃饱穿暖、注意安全、不要挂念家”之类的话,折腾了将近一个小时,回信终于写完了。我把写好的信读给了大伯大娘听,他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啧啧地称赞我写得很好。
  当然,事后大伯大娘也没有忘记对我许下的诺言:在仓房内给我装了满满两个衣兜的地瓜干。我的第一篇作品就这样“发表”了,两个衣兜的地瓜干,成了我的第一笔“稿费”。我会写信的消息不胫而走,找我写信的街坊邻居日益增多。在小小的山村里,我一下子“火”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村里张奶奶寄出去的信出问题了,询问了事情的原委后,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原来,没上过几天学的张奶奶竟然把准儿媳妇的来信,稀里糊涂地装入新信封给对方寄回去了。而我代写的信却装入了来信时的旧信封,仍然放在家里。
  因为这件事,在外打工的准儿媳妇不满意了,说未来的公婆对她有意见。理由是她寄给未来公婆的信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于是吵着闹着要退亲。善良的张奶奶急得直上火,嘴边都起了好多火气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担心时间久了,真会发生难以预料的结局。于是,第一时间又给老人家的准儿媳妇写了一封致歉信。女孩儿也算通情达理,接到致歉信后,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立即原谅了张奶奶的无知。后来那个女孩儿成了我的婶子。由此可见:没文化,真可怕呀!

  其实,为“寄错信事件”,我也自责了很长时间,悔恨自己当时没有亲手把写好的信放进信封粘好,才导致了这样尴尬事情的发生。为避免出现类似的笑话,我求母亲在家准备了一些糨糊。后来代人写好回信后,我都亲自将写好的信装入信封,仔细粘贴好后才算放心。现在想来,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寄错信事件”,才使我日后养成了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寄错信事件”过去好多年了,但是每当想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会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认真、再认真。我深信这件事情留给我的启示一定会伴随我一生。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