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爬出一地阳光

摘要:荣获辽宁省作协纪念建党95周年征文纪实文学类一等奖的励志作品爬出一地阳光文 魏泽先 图 张大为 编辑 云枫 立军  1979年7月1日,18岁

荣获辽宁省作协纪念建党95周年征文纪实文学类一等奖的励志作品

爬出一地阳光

文/魏泽先 图/张大为 编辑/云枫 立军

   1979年7月1日,18岁的“王爬子”王凤新爬进生产大队会议室,跪在地上,在鲜艳的党旗下,和另外三个人一起举起了右手,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握拳宣誓……

                                                ——题记

上苍,赐予他双手爬行

  2016年3月24日,对于辽西朝阳来说是一个天气转暖的小阳春。早晨七点多钟,我和《燕都晨报》摄影记者张大为从朝阳出发,从朝阳南站上高速,一路向辽宁的西大门:凌源市三十家子进发。在车上,我一直在心中想象,我们此行要采访的主人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采访是否顺利,是否可以有所收获?

  在接到采访任务的时候,简介中有这样的文字:

  王凤新:凌源市劳动模范。三十家子镇东坡子人,现为凌源市制造空心砖和地面彩砖的砖厂老板。自小患小儿麻痹,靠四肢爬行走路。他先后赶过马车,养过蜜蜂,生产过各种锣片。2006年,他脑海中萌生了利用废料生产空心砖和彩砖的想法,先后去多地考察、取样、总结经验和方法,回到家里兴建砖厂。并且由原来的一台压砖机发展到现在占地3335平方米、总资产达20万元、年收益10万元的企业,解决了当地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从简介上看,他是一个老板无疑,身有残疾,靠四肢爬行走路,还赶过车,养过蜜蜂,现在又开砖厂,并且年盈利10万元。可以说,他绝对是个能人,并且也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那么,他会有哪些故事呢?

  车下高速公路,在当地残联一位领导带领下,我们走上了一条乡村公路。从残联的工作人员接打的联系电话中,我听出来,在这条公路所经过的一个村子边上,将有一个白头发老太太迎接我们。

  车转过一个山脚,果然看见一个村庄,房屋稀稀落落地建在一个山坡上,可见,这个村庄就是东坡子了。路边上,果然也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在那儿!”车到跟前,我们下车询问,果然是等我们的。我们让她上车,她说:“往里走不远,几步的工夫。”于是,我们让车开进去,我跟在老人后头。老人的怀里抱着几根被风刮下来的杨树的枯枝,一边走,发现地上还有,就弯下身来捡拾,一边捡一边说:“今个儿的风真大,把树枝子都刮下来了。”

  我问她:“你是王凤新的啥人啊?”

  她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我是他丈母娘!”听了她的回答,认真地看了看这位老人,个子不高,微胖,脸比较黑,一看就是经常在外奔走的勤劳老人。我问她:“多大年纪了?”她说:“今年76了。”说着话,我们就来到了一个胡同口,车停下来,我们走进去。拐过胡同,我看见一个人,扎着一个头巾,坐在一大堆盒子板旁边忙活,他的身边凌乱地摆放着手电锯、锤子,钉子和尺子等工具。春风卷着尘土,在他的周遭打着旋儿,有点尘土飞扬的感觉。

  听到我们的说话声,他把眼光从手下收回来,转向我们,直起身来,一边解头巾一边说:“欢迎你们,辛苦了。”我急忙制止他:“你先别动,还像刚才那样,我们的记者要给你拍一张生活照,这才是生活中的你。”他又重新披上了头巾。我问他:“这是做啥呢?”他告诉我,这是一个搞建筑的亲戚给他的盒子板,都是使用过的,当废料扔了白瞎,他要来自己做托砖板。能省一分钱是一分钱,这一大堆盒子板做完后,可以省出来一个残疾工人一年的工钱。我听了他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鼻子有些发酸。

  趁张大伟给他拍照的工夫,我进了院子,院子里有两条狗,朝着我不停地咬。陪我进院的老人呵斥几声,狗们倒是挺听话,于是收了声。一大一小两只白色的山羊好脾气,友好地看着我走过它们的身边。这个院子除了脚下的过道,一切都显得很凌乱,木头,烧柴,瓶子罐子,废弃的和在使用的机器、电器,三轮车,马车等等。

  房子是典型的人字架瓦房,挺大的三间,只是有些破旧和古老,老到有些走形了,灰苍苍地堆在院子里,让人有几分沧桑的感觉。还没等迈进屋门槛,一个很爽快的声音就迎了出来:“欢迎欢迎,快进屋吧。”

  我进屋一看,炕上坐着一位残疾女人,她开口就说:“我和他是一家的。”我明白,这个他就是指的王凤新。我仔细地看她,除了她的双腿残疾以外,其它和正常的人没啥两样。说话干脆利落,满脸的阳光,几句话就能让人感到她的开朗和亲和力。

  交谈中我了解到:她叫段素英,今年45岁,她妈说她一生下来就这样,天生残疾,走路时靠一只手拄地、另一只手拄着小板凳挪动身体。她说:“别看我这样,啥活都能干。烧火做饭,下地种地薅苗,擗苞米,我还能扛袋子呢。”她说的很自豪,让人听了心里十分钦佩。她是一个爽快的人,她告诉我,她是二婚,比王凤新小十岁,来时带了一个孩子。现在结婚已经15年了,两个人没红过脸。一个姑娘卫校毕业了,在城里打工。我问她:“到这来没生一个吗?”她说:“政策不允许,身体也不允许。”我问她:“王凤新不失望吗?”她说:“从来没说过这件事,他把我们的女儿就当亲生的,爷俩儿也没有一点隔膜,我不说外人谁都看不出来。能嫁给他,是我的福分。原来那个男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不管我们了,啥也不管。连吃饭都困难,孩子上学更是不敢想,后来王凤新来照顾我们,我们就走到一块儿了。”

  说着话,王凤新爬了进来,一纵身就坐在了炕沿上,点上一支烟,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随着他的讲述,我走进了一个残疾人的传奇世界,他的酸甜苦辣,悲喜人生让我震撼与感动。

  1966年,6岁的他得了一场病,医生为他打了几天点滴后,不仅没好转,反而感觉双腿无力,站不起来了,最后只有眼珠会动了。医院一看出了医疗事故,急忙把他送到北京二六六军医院去了。没想到,一去就在北京医院住了漫长的六年,12岁那年回到了家中。王凤新6岁离家,12岁回来,就连父母都不认识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双手拄地,支撑着身体爬行。

  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智商并没有残疾。回到家里,13岁那年他就爬上了求学之路。王凤新是一个聪明的人,也很有人缘,在三年的求学当中,他都是班长,都是三好学生。15岁的时候,由于初中学校离家远,念了三年书后,王凤新不得不辍学。他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回到家里,加入到了生产队妇女社员的行列中,去地里薅苗了。

  上苍,赐予他双手爬行,在后来漫长的人生路上,他会爬出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命运,有时也幽默

  在女社员的队伍中,王凤新虽然得到了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但是性格豪爽倔强的他知道自己是个男人,是男人就应该去做男人做的事情。成天在女人堆里混,不是他的秉性。

  虽然身有残疾,但要强的王凤新照样抢着帮家里干农活。“我这样做就想证明自己不是废人,能干活养活自己。”王凤新说,他爬着放牛,为了让牛“听话”,经常喂些肥嫩的青草去“贿赂”牛,和牛“处朋友”,逐渐地牛都听他的“话”了。常言说:“牛吃一大片,羊吃一趟线。”意思是:牛吃草是一片一片地吃,羊吃草是走着吃。言外之意是放羊比放牛要累。羊是四条腿走路,他也是四条腿走路,一群羊跑在前面,他跟在后边,其中的劳累和痛苦可想而知,这还不算春天羊跑青时的忙碌,以及那些无法预知的雨雪天气。但是,他从不抱怨和放弃,他一直坚定自己的信念,常人能做的事情,我也一定能做!

  所以,他不但能爬着放牛放羊,还学着用脖子挎筐挖野菜、挎水桶浇园子,脱泥坯垒墙,养过蜜蜂,生产过各种锣片。可以说,常人能做的活计他几乎都能做,就是一般人都做不了的赶马车,他都能赶。说到赶马车,他很自豪地指着东房墙上的一个大镜框说:“你看那幅最大的照片,就是我赶马车拉脚时照的。”我凑过去仔细看看,那是一辆三挂套的大马车,他很威武地手擎一杆大鞭子坐在车耳板上,笑容满面。

  我问他:“你这样的残疾人赶马车,没出过事吗?”他说,出过,还差点送命。那是一九八三年冬天,他赶车去裂山梁拉石头,下坡的时候没注意,连人带车翻到沟里去了,他是从马肚子地下钻出来的,挺幸运,只有嘴唇豁了,里面缝三针,外面缝四针。说到赶马车,他还讲了一个相关的故事。

  一九八一年的冬天,十一月左右,他赶大车从三十家子回来,晚上八点多钟了,沿101线国道走到半道。黑夜中看到一辆拉树枝子的大汽车停在路边上,有两个人在地上团团转。凭直觉,王凤新知道,一定是出啥事了。心地善良,爱替人分愁解忧的王凤新喝住马车,落下大闸,跳下车,爬过来一问,才知道是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

  原来,这是附近刘杖子砖厂的汽车去拉树枝子,回来的时候,一个人坐在车顶上,由于树枝子装高了,没注意,和路边上的一棵大树刮碰,把他挂在树顶上了。冬天的夜晚,寒冷异常,连吓再冻,树上的人已经不会动了。地上的人急得团团转,就是没有办法。王凤新明白后,急忙赶起马车,跑回村里,招呼来一大帮身强力壮的村民,带着绳子等救援工具,让人爬上大树,绑上绳子,一点一点地把人放了下来。本来以为这个人已经死了,放下来一摸,还有点热乎劲儿。急忙送到了附近医院,经过抢救,居然活了过来。小伙子才二十多岁,是临近河北省的人。现在早已成家了,挺好的一家人家。小伙子一家人对王凤新感激不尽,可是砖厂并不高兴,为给小伙子治病花了不少钱,不如让小伙子一下子死了,一次性补偿,既省心又省钱。王凤新说到这里,无奈地摇头,半天无语。

  由于王凤新啥活都能干,为人正直,能说会道,有威信,社员们还选举他当生产队长。18岁那年,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爬行40年后,他还居然当上了有17名工人的厂长。

事业,阳光总是在风雨后

  还是在16岁那年,王凤新去了一次县城,回来之后突然冒出了“自己办厂”的想法。

  但是,那时候也仅仅是想法而已。他知道,办厂是需要足够资金的,资金不可能让大风刮来,那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想尽办法赚钱。

  那些年,王凤新赶着马车到处跑,“拉脚儿”赚钱。为了多挣钱,去砖厂拉砖、去石料厂拉石头等,所有装卸工作都自己干。几年打拼后,有一些积蓄的王凤新的“厂长梦”更加强烈了。

  王凤新不是一个蛮干的人,轻易不会乱投资。2005年,他先后去了山东以及大连、唐山、天津等地,到处考察项目。

  作为一个残疾人,而且是爬着走路的残疾人,外出考察,可以说是历尽千辛万苦,嘲讽与误解让他备受折磨。

  有时一进饭店,人家就往外哄他,以为他是要饭的。有时所带的钱花没了,也曾坐在大街上乞讨。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身上扒了一层皮,终于心里有了底。

  经过考察,最终相中了空心砖加工项目。他的理由是:第一,当时在三十家子周遭没有这样的空心砖;第二,节能环保,不破坏环境,炉渣,水渣,石头面子等废物均可以利用;第三,原料充足,质量也好,是建筑的首选材料。

  2006年,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王凤新贷款8万元,并向亲属及朋友借款20万元,招收了17名残疾人,办起了朝阳凌源市三十家子镇福利空心砖加工厂。

  “推销时,我可遭老罪喽!”王凤新说,长途客车司机看到他的模样都不肯拉他,怕他不给钱。无奈之下,王凤新开着他的残疾人车四处推销,感动了许多建筑商购买他的产品。王凤新自豪地说,目前他已偿还了20万元的借款。

人生,爬出一地阳光  

  从此,他成了镇里的“能人”。然而,创业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王凤新说:今年计划五一砖厂开工,可是资金还没有着落。几年来资金就紧张,去年一个建筑公司拖欠他十多万元,就是不给,起诉了,官司赢了,可就是执行不来钱。去年过年,都腊月二十七了,原来的司机和机械工人上门要钱,没办法就去借,以前工厂从未拖欠过工人工资,这是头一回。说实在的,这么多年,因为大多数工人都是残疾人,工作效率低,所以也没赚啥钱。

  尽管如此,他还是招收残疾人,残疾人不容易,来了就是为了挣口饭吃,别说效率低,就是来这里白吃饭,我也得收留他们。

  李金双是个视力残疾人,20多岁,没爹没妈,每年砖厂开工他都按时报到,能干啥就干啥,搬搬砖,搭个手,打个零儿啥地,从不给他分配任务。

  有一个叫王磊的智障残疾人,当时20多岁,来到砖厂就连铁锹都不会使,王凤新就一点点地教他,现在啥活都会干了。杨小利是三十家子镇南街村的一个聋哑人,当时来砖厂是啥也不会,王凤新也是教他,现在不仅能干活了,而且还学会了电焊,开机器,闲余时间,王凤新还教他识字。

  段素云一家四口人,生活十分困难,丈夫是一个帕金森病人,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为了生活,段素云就把丈夫也带到砖厂,她一边干活,一边照顾丈夫,一年下来,不但解决了丈夫的吃饭问题,还能挣一万多块钱。段素云说:“多亏了王厂长收留我们,如今,不但孩子顺利地读完了大学,还找到了工作,现在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

  说到现在他的家庭,妻子段素英抢着说:“王凤新可是个大孝子,他兄妹五个,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妹妹和弟弟读书,都是他赶马车供出来的。父母只愿意跟他生活在一起,说就是别人家顿顿吃御宴,在你家喝稀粥,我也在你这。我们刚把老人都送走了,我妈又来了,也是住在这里不走。”

  王凤新接过话来说:“为人都有两重父母,生自己的是父母,生媳妇的也是父母,在我看来,都一样。”

  妻子很自豪地说:“别看王凤新是个‘爬子’,可在村里人缘好,当过队长,有威信,说话有理,公正,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都来找他帮忙,有人打起架来,有了纠纷都尽量不找政府来找他解决。尽做好事,赶大车的时候,给人家种地,拉秋,一分钱不要。就是现在开车在道上看见残疾人,也会把人家送回家。

  就说去年吧,三十家子镇八家子村有一个姓陈的残疾姑娘要办残疾证,听曾在砖厂带丈夫的段素云说王厂长是个热心人,他准能帮忙。结果一联系,王凤新啥话没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开着自己的车就去了凌源,跑前跑后,帮助她办回了残疾证。虽然他没有多少钱,可还是为解决东坡子小学老师和学生的吃菜问题,独家出资开了一个菜园。”

  问到今后的打算,王凤新翻出一个打印好的报告书,告诉我:“我还想在河北和辽宁的交界处建一个粮食深加工厂,无公害深加工,打包装放到网上去宣传。下脚料用来养猪,烧酒。再办一个农家乐,全用我的绿色食品。报告已经打上去了,不知道批不批。”王凤新仍然要招收残疾人,为政府分忧。

  采访结束,王凤新两口子爬着送我们,走到门口,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能不能让他们夫妻坐在车上,给他们照一张像。我们欣然应允。于是两口子很熟练地上了车,美美地坐在座位上。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辆轿车的离合器和档位都是经过他自己改装的。

  随着妻子段素英“我们去旅行了”的一声欢笑,张大为咔嚓一声按下了快门,一对残疾夫妻的快乐靓影留在了相机里。

  我突然感到,这一瞬间,灿烂的阳光如雨般地洒落下来,洒在山川大地,洒在他们的脸上,也洒在了我们的心里。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