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用独特话语叙述乡村故事

摘要:李广智1974年出生在瓦房子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属于辽西人老实没啥话的那种,但他的笔下却都是神秘着的细腻的小山村,那个生他养他的腰屯是他的最爱。就这样,他在这个小山村生活着,读书读到了初中,学过木雕,到外企打过工,做过矿工。现在葫芦岛市工作,成为这个市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

用独特话语叙述乡村故事

文化信使/郑海涛  编辑/赵威

  李广智1974年出生在瓦房子镇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属于辽西人老实没啥话的那种,但他的笔下却都是神秘着的细腻的小山村,那个生他养他的腰屯是他的最爱。就这样,他在这个小山村生活着,读书读到了初中,学过木雕,到外企打过工,做过矿工。现在葫芦岛市工作,成为这个市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

李广智

    他从小喜欢书,尤其喜欢读不同种类的书。从学校辍学回家之后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在初中班主任李本香老师的帮助下开始有目的地看书,并开始了简单的创作。1996年,在《关东作家》杂志发表了诗歌处女作《朋友》和《含羞草》。其间由于多种原因停写了两年。2000年,他和文友创建了小凌河文学社后,重新开始创作乡村诗歌,也开始在多种报刊杂志发表作品。2003年,在市文联的推荐下,进入辽宁文学院第二届“新锐”作家班学习。他在文学院作家班上聆听了省内外数十位著名作家和学者的精彩讲座,增长了大量的知识,开阔了眼界。在学习期间,他利用课后空闲在文学院图书室阅读学习了大量理论知识,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增加了文化储备。

  2005年初,为改变乡村诗歌单一创作的局面,在市文联邸玉超、李学英、秦朝晖等多位老师的鼓励下,李广智开始尝试乡村散文创作。于是他的散文创作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起步:2005第八期《鸭绿江》刊载了他的《树的村庄》一组散文。可喜的是2006年《散文选刊》第一期转载他的《树的村庄》一组散文;2006第二期《散文》刊载了他的散文《村子的气味》;2006第五期的《海燕》刊载了他的散文《行走的屯子》;2005第九期的《中华散文》刊载了他的散文《搂柴》。

作品集

    随着作品质量的提高,李广智的作品散见于《散文》等期刊及选刊、选本、语文阅读教材、高考模拟试题等。他的散文《泥土里的声音》入选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最优美的田园散文》一书。本书所选作品均系经典之作,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李广智是在辽宁省朝阳县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乡土田园散文作家。他的写作对象和资源都是以辽西的乡土景致及人事为主,在美学风格上又呈现出以素朴为指向的共同审美追求。从李广智发表的散文不难看出他对乡村的热爱。对这样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作家来说,乡村是他的根。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和传承,他在自己的写作范围里,用其独特的东北话语方式和智慧构建着他的乡村。他要把他的乡村散文化,用笔写出口头语言不能表达的真情,感悟出人世间的真谛。

  如今,李广智的散文创作思路已经比较老道了,创作更加清晰了,在他的头脑中,已把创作素材梳理得非常顺畅。他把目前创作的系列散文分为四个方面,有一个屯子的行走系列散文、树系列散文、留住老手艺系列散文、老物件系列散文。散文集《行走在炊烟下的生灵》集结完毕,将要出版;散文集 《树语》和《村庄词典》正在集结中。

  在乡村,灵魂可以安放得妥帖,心灵自由而沉静。经过乡村洗礼的人,才能在世间走得更稳,行得更远。而在乡村酝酿出的文字,也深邃如大地吐纳,透明如村桥溪水。在都市病夺去所谓的“城里人”幸福感的今天,宽厚慈爱的乡村无疑是最好的疗养地。当我们疲惫的时候,何不回到李广智所描绘的乡村看看呢?祖祖辈辈枝繁叶茂的根系,会赐予我们无穷的力量,以及智慧的灵光。


小链接      

    郑海涛,辽宁省作协会员,现为《朝阳日报》《燕都晨报》驻朝阳县记者站记者;兼任《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朝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朝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迄今在多家传媒、杂志发表各类作品万余篇次,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集10部,编辑出版作品集15部,50余篇作品收入各类文集并多次获奖。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