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青龙河畔的珍珠

摘要:最先知道刘杖子,是因为多年以前看了已故作家谢子安《十二户村记》,文中第一句就是“我的老家在辽西凌源县的刘杖子乡。”

青龙河畔的珍珠

文/郑文革  图/田润丰 编辑/赵盼

  最先知道刘杖子,是因为多年以前看了已故作家谢子安《十二户村记》,文中第一句就是“我的老家在辽西凌源县的刘杖子乡。”因刘杖子养育了这位新田园派散文家代表而记住了它的名字。但对刘杖子产生迫切探访之心皆因弟弟为其写了《大美葡乡》的歌词:“青龙河旁,秀美山乡,万亩葡园,大地飘香。清风拂过绿山岗,美丽溢脸庞,细雨洒下诗几行,十里葡萄香……”,为了亲眼见证刘杖子的美,亲口尝一尝大美葡乡的葡萄美味,在夏末秋初时节,偕几位文友走进了辽宁省凌源市刘杖子乡。

  我出生在与刘杖子乡一样的青龙河畔,我老家那段青龙河因其从东向西流向属于其回流段,而穿刘杖子乡而过的青龙河却是青龙河上游,它是正常的自西向东流淌,但到刘杖子乡见到青龙河依然让我感到亲切如故。她母亲般哺育着两岸的青山绿树,她又慈父般润泽着刘杖子广袤的田野,让这方土地水秀山青,五谷丰登,瓜甜果鲜。所见之处,孩童们在水里嬉戏玩耍,成群结队的鸭鹅纵情游荡、觅食,水中蒲草一团一簇,在微风中婀娜地摇曳与河水的微波产生共振,仿佛一场高贵典雅的舞会,曼妙优美。岸边的小村庄,人字形的瓦房居多,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玉米高粱谷子谷黍随处可见,一处处葡萄园更是一个连着一个,葡萄园的主人巧用周边地头,种了波斯菊、向日葵作为点缀,最引人注目的是藤蔓交织的葫芦架,胖乎乎的葫芦憨憨地挂着,神态可爱,而不甘寂寞的牵牛花在秫秸障子或木棍架起的障子上嘈嘈切切,大肆喧哗。隔青龙河望去,古朴的村庄绿树环绕,小桥下的流水依村逶迤而过,村庄透着静谧和安详。村口荷锄的农人互相打着招呼,有老人村妇坐在树荫下闲谈,三两稚童跑来跑去,“借与门前磐石坐,柳荫亭午正风凉”,好一幅闲适恬淡的山村风光。

  青龙河在刘杖子乡缓缓东流,潺潺而歌,在有着美丽传说的王子山下变得愈加缠绵娇柔,如思春的少女见到暗恋的男子一样,急切中略带娇羞,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休。在刘杖子乡关于王子山的传说是:古时王子山所在地为燕国领地,后来被北边的山戎人占领。山戎人选择了有河流、有盆地,自然环境好的刘杖子王子山作为大本营。山戎王带着一部分人回到北方的国都,把儿子密卢留在王子山。王子密卢勤政爱民,百姓朴实善良,这里物阜民丰,国泰民安。有一年发生严重旱灾,不仅农作物和树木枯死,连人畜饮水都成了困难。王子密卢不顾自己身体,七天七夜不吃不喝,跪在山顶为百姓求雨。龙王爷被王子的行为感动,降下一场透雨解除了旱情。人们为纪念爱民如子的王子密卢,就把这座山称之为“王子山”。从那时起,如果王子山头雾气氤氲,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王子山戴帽”这天,附近肯定下雨。几百年来,当地百姓对这一现象坚信不疑。这个传说精美感人,而我却觉得,王子山雄伟高大崚峻,青龙河清澈柔美灵动,与王子山温柔依偎,如果把王子山的王子与青龙河的小龙女相爱作为传说,也许更优美动人。

  刘杖子是让人产生乡愁的地方。这不仅仅体现在古朴的小村、清净的小河和叠翠的群山,更多彰显在它浓郁的乡村文化建设上。小时候,老家的村子每年都要请皮影戏班子连续唱五六天“驴皮影”,记忆中皮影戏所唱的似乎是一场连续剧似的故事,父母酷爱皮影戏,一晚都不会落下,回到家两人谈起来还会哼唱几句皮影调。那时年少,去看皮影戏就是图热闹,对皮影戏中所唱的剧情不甚了了,但清晰记得的是影布上一会儿出来一张椅子,一会儿丫鬟小姐,一会儿又有拿着刀枪打仗的,骑马的、坐轿的、皇帝、奸臣人等,粉墨登场,形态不一,各有特色,甚是欢闹。和几个小伙伴跑去后台踮脚张望,见有人两手灵巧地攥着影人下的秫秸杆(我一直以为那是高粱杆)摆动,变换着驴皮刻的影人和各种姿势,还有人用手掐着脖子拉着长腔用力又道白又唱,一波三折,时而男声,时而女声,婉转动听。“三根竹妙舞刀枪剑戟争胜负,一片皮巧扮生旦净丑有忠奸”,一张影布,几个皮影艺人,组成了一个乡村大舞台,耀亮了故乡的夜色,充实了物质文化贫乏的岁月。40多年过去,一直怀念曲调抑扬顿挫、影人舞动自如精湛的皮影戏,对它充满了怀想。刘杖子乡之行,让我重温旧梦,找回曾经的温暖。在刘杖子乡,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村庄胡同的院墙上,以葡萄为主背景配以新农村建设的标语、漫画、家规家训,无时不在显现着刘杖子乡的现代文明。乡文体广场建设不仅体现了葡萄之乡的特点,各类健身娱乐设施齐全,最具特色的是,传统的民间皮影戏在这里得到传承发扬。文体广场旁设有专门的皮影戏场,戏班子由几位老人组成,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71岁。他们每天闲时就在这里排演,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业余生活。他们还将皮影戏传授给年轻一代,使古老的皮影戏能够得到继承和光大。这充分说明了刘杖子乡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上所具有的匠心独运的人文情怀。这也让我联想到,刘杖子乡是著名散文家谢子安的故乡,他的《雨走青纱》、《梨花做盏饮清风》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那作家故乡的父老乡亲也一定有很深的文化情结吧。那天,我和同行的文友有幸观看了皮影戏《龟与鹤》、《傻柱子接媳妇》、《舞狮》等传统皮影表演戏,多年后重看一场场精彩的皮影戏,让我感慨万千,泪湿心头。刘杖子的皮影戏,让我想起已离我而去的父亲母亲兴致勃勃看皮影戏的情景,让我想起离我远去生我养我的小山村演皮影戏时的热闹和欢腾……

  刘杖子乡被誉为葡萄之乡,听乡里漂亮能干的宣传委员韩淑英介绍,刘杖子乡光照充足,加之青龙河穿乡而过,是国内专家公认的鲜食葡萄种植适宜区。近年来,凌源市委、市政府重点开发打造刘杖子乡葡萄种植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产量近10000吨,品种20余个,年产值6000多万元,以“巨峰”为主打的优质葡萄远销北京、沈阳、赤峰等地,并成为北京全聚德特供葡品。2013年,刘杖子乡被省政府命名为“葡萄之乡”、“全省优质葡萄生产基地”。“溜圆牌”系列包装葡萄产品连续三年荣获辽宁省农博会金奖,获辽宁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示认证。天呈山庄、都氏葡萄园、合作社葡萄种植园等,都已形成规模,而新建的两处大型葡萄暖棚,又实现了一年四季能够不断有新鲜成熟的葡萄来供人采摘。葡萄,成为刘杖子乡的一张名片。小韩忽闪着葡萄般明亮美丽的大眼睛,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述着刘杖子乡的葡萄,让馋虫迫不及待引我们停下车便小跑着鱼贯而入葡萄园。一串串甚至是一簇簇的葡萄映入眼帘,翡翠般的“巨峰”葡萄长势喜人,紫珍珠般的“红提”、“黑提”、“夏黑”、“玫瑰香”等硕果累累,令人垂涎。我们这些所谓舞文弄墨之人,竟然一反文章中的文绉绉,斯文扫地,旁若无人地摘下触手可及的葡萄,顾不得冲洗,各自饕餮,而小韩的一句园内的葡萄都是无公害纯绿色食品,不上化肥不打农药,让我们更加肆无忌惮。葡萄,甜在嘴里,醉在心里。“初似琉璃,终成玛瑙。攒攒簇簇圆圆小”,元朝马钰把葡萄比作玛瑙,这珠珠玛瑙坠饰美丽了刘杖子乡。在我们眼里,那串串葡萄,就是一颗颗紫色的珍珠,在刘杖子乡的田野上熠熠发光,明亮炫目。

  看完皮影戏,吃过葡萄,我突然对自己曾将王子山的传说改为爱情故事的想法,感到汗颜。一直以来,我都以写婉约唯美文字而乐此不疲,只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而忽略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在自己狭小的一己天地里风花雪月,华词丽句,从未想过文字带来的更多的社会效应。其实世间并非只有爱情故事最感人最吸人眼球,王子的勤政爱民,百姓的勤劳善良,该是最有醒世价值的大手笔力作。我想,今天的刘杖子葡萄之乡,正是王子山传说的现实版,智慧勤劳的刘杖子人正在这片希望的原野上创造着新的王子山的传奇。

  大美葡乡刘杖子,青龙河畔一颗璀璨的珍珠。这是我刘杖子之行的体会。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