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治“无性儿”背后的故事

摘要:近日,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小城子村樱桃沟组村民姜立秋,向媒体发出“救救孩子!”的紧急呼吁!



    近日,辽宁省北票市黑城子镇小城子村樱桃沟组村民姜立秋,向《朝阳日报》社记者刘贵成发出紧急呼救:“我们的小可心越长越大,已经没有再合适的纸尿裤了。孩子患病部位也出现感染,时刻面临着产生恶性病变的危险,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啊?!”
 这声撕心裂肺的呼救,牵出一个让人唏嘘不已、心酸落泪的故事。

    今年32岁的姜立秋,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苦孩子。他的父亲因患脑血栓卧床3年,现已辞世;母亲和妹妹均属先天智障,生活难以自理。后来,他结识了一位姓庄的姑娘,未婚先孕,生养了一个先天畸形的孩子,取名小可心。孩子的畸形主要表现在:性别特征不明;小腹部鼓起一个大包,一哭或者一用力就涨大;尿道勉强排尿,肛门过细。当时,曾有好心的医生劝说姜家人按照自然淘汰的法则处理,以顺其自然的态度令其“自生自灭”。可令人意外的是,小可心不仅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还表现出了过人的聪明伶俐。



    然而,随着小可心年龄渐长,其身体发育畸形的问题日益严重,小便还可以勉强排出体外,大便则需要母亲用掏耳勺等小器械一点点儿往外抠。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大哭不止。与此同时,由于长期渗漏尿液,不得已常年用“尿不湿”包裹下体,导致小可心走路姿势变形。然而,孩子身体的其他部位、尤其是智力表现十分正常,外观及性格更多表现出女性性征。

   而今,在痛苦中成长的小可心已经5岁了,父母将其视为女儿来养。穿上艳丽的衣服,扎起女孩儿的发辫,从外表看,小可心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孩儿。

    有些糟糕的是,由于姜立秋与妻子未婚先孕,小可心出生后即被计划生育部门认定为超生。由于没有钱缴纳超生罚款,直到小可心4岁前,一直没有上户口,也没有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手续,给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埋下了令人叹息的阴影。

   2013年冬季,仅有3岁的小可心因玩菜刀不慎割断了左手食指的一节,送医后花去1.7万元,但还是没有保住那截断指。这场意外事故,让经济原本拮据的一家陷入更深的苦难。那时候,由于小可心没有上户口、没有参与新农合,治病所花的钱全都是自己出,当年家里仅有的9000多斤玉米全部卖掉,导致一家人未过春节就开始断粮。逼着姜立秋去商店赊米面,在乡亲们的帮衬下度过了一段备受煎熬的日子。

   姜立秋虽然是个心智、体能均比较健康的人,但鉴于家庭成员的特殊性,只能就近打零工,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家有几亩山坡地,赶上好年景,除去种子化肥等支出,所打粮食只能糊口,家中再无其他经济来源。他患有智障的妹妹已经出嫁,日子过得同样凄惶。



    因为家庭生活太过贫困,姜家原来的老房子几近趴架。2012年,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姜立秋自筹2.7万元建起了3间简易房。因为墙体过薄,屋顶用砖铺成,门窗全是旧的,没有玻璃就钉上塑料,整座房屋让人感觉冬季冷、夏季热。家中现有的家具、摆设,基本上都是乡亲或好心人赠送的。这两年,尽管姜立秋拼命干活,相继还上了一些欠款,但时至今日,姜家还有6000多元外债。

    2013年正月初六,与姜立秋同村居住的好心人董新民,通过三弟董为民找到《朝阳日报》记者刘贵成,详细反映了姜家人的情况和遭遇。随后,刘贵成和董为民一起发动亲友,捐助数百元善款和百余件衣物,同时与当地有关部门领导沟通,试图解决姜家缴纳计生罚款、为小可心上户口进而参加新农合问题,以便为下一步救治小可心创造条件。
    2013年春季,刘贵成将救助小可心的有关情况告知了“魏国升志愿者爱心服务队”,得到了服务队主要负责人的积极响应,很快为姜立秋父亲解决了一台轮椅等生活物资。同时,也得到了新华社驻沈阳记者孙仁斌的鼎力支持,他撰写的新闻稿《朝阳3岁“无性儿”看病成难题》,很快被众多媒体转载。在各路好心人的共同努力下,又相继解决了缴纳计生罚款、给孩子上户口、参加新农合等一些难题,并帮助姜家办理了低保,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姜家的负担。



    随后,“魏国升志愿者爱心服务队”主要成员又多次来到姜家了解情况,捐助生活物资。《燕都晨报》记者曹秋卉在随行采访过程中,记录了多个感人瞬间。值得点赞的是,服务队秘书长阚海燕,为联系收治小可心的有关事宜,不辞辛苦,跑遍了朝阳市各大医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接到姜立秋再度发出的呼救后,2015年1月11日,刘贵成、董新民、董为民、阚海燕,以及朝阳云时代文化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今日朝阳网专题部高
主任等人再次来到姜家,进一步了解、沟通有关情况,更加坚定了姜家人战胜困难、全力救治小可心的信心。
(详情请关注本网后续报道)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