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 老干部擎起“新”辽绣

摘要:刺绣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乌桓人就将各种各样的图案绣在皮衣上,意在驱灾避邪,向往吉祥,追求幸福。

【今日朝阳网】

老干部擎起“新”辽绣

文图/郑海涛   编辑/赵威

  刺绣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乌桓人就将各种各样的图案绣在皮衣上,意在驱灾避邪,向往吉祥,追求幸福。

  提起刺绣,苏绣、湘绣、川绣、粤绣可以说远近闻名,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宝库的瑰宝。但是,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辽西朝阳也有自己的刺绣。这就是来自辽宁省朝阳县黑牛营子乡章吉营子村农家女手中的刺绣,这种刺绣被省内外专家称之为“辽绣”。

  说起“辽绣”的挖掘,朝阳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孙明贤可以说是劳苦功高。孙明贤多年来从事文化辅导工作,视挖掘、保护、传承民间刺绣为已任。每当他看到有价值的资料和刺绣作品,都认真进行搜集整理。提起“辽绣”,孙明贤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章吉营子村是少数民族自治村,长期以来,蒙、汉等民族在这里居住、融合,共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以民间刺绣最为著名。早在1984年首届“辽西民间工艺美术展”期间,该村宏观寺主持洪森喇嘛历时3年零4个月绣的“千手千眼佛”喜获最佳奖。令人遗憾的是,洪森喇嘛用毕生精力所绣的13面“千手千眼佛”至今均散落民间,不知去向。只有参展的作品被国家文物局收藏,成为硕果仅存的“孤”品,成为难得一见的刺绣珍品。

  2002年8月,辽宁卫视《社会大观·乡土纪事》栏目组在章吉营子拍摄了以民间刺绣为主题的专题节目。期间,孙明贤忙前忙后张罗了一个星期。在这部专题片里,孙明贤担任讲解员,努力配合编导人员进行拍摄,一遍不行就来多遍。而这些对他来说都是义务劳动,编导人员十分感动。

  节目在辽宁卫视与观众见面后,很快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初,多次在农村栏目重播。之后,沈阳、大连、丹东等地客商频繁与孙明贤联系寻求合作。经过精心打造,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用品也与艺术挂上了钩,让民间刺绣作品走进了平常人的生活。

  孙明贤受到启发后,萌发了举办民间刺绣培训班的想法。缺少原材料,特别是蚕丝线在市场买不到,他便动员沈阳客商投资,在本乡恢复了一家生产丝线的小厂;没有资料,他遍访民间老艺人;当办班场地难以落实时,他便在自家的大炕上开班讲课,很快吸引了本村和周边乡村的农家女报名听课。一时间,刺绣一事成为章吉营子村大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话题。通过授课,学员们了解了刺绣的起源、发展和南方四大名绣的区别。在他和老伴与几位民间老艺人手把手的指导下,农家女从头学起,从针法、运线、选料到颜色搭配,很快进入角色。

  在孙明贤的努力推动下,章吉营子村成为文化礼乐之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厚重。村前,小凌河水清如带,鱼鸭畅游。一条3000米长的护岸大堤气势磅礴,一望无际的河滩上,万株杨柳层林尽染。坡前大枣园,果香四溢,风光无限,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这些自然资源,为创建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经乡党委、政府不懈努力,章吉营子村被挂上“辽宁省旅游专业村”的牌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同时,这些优秀的自然禀赋,也成为“辽绣”生产者生生不息的艺术创作源泉。

  为打造农村青少年活动基地,孙明贤积极想办法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又向群众募集了一部分资金,在村中心修建了一座容纳1000人的文化广场,每逢假日和农闲季节就在广场举办青年歌手演唱会、戏剧表演赛等,吸引了更多农村青少年参加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现代生活场景,也给方兴未艾的“辽绣”提供了理想的创作素材。

  目前,在孙明贤的组织下,章吉营子村已形成了一个有近百名农家女参加的“绣娘”群体。农闲时,放下镰刀、锄头的农家女又拿起绣花针,坐在炕头一针一线地绣起来。如今,章吉营子村的刺绣产品已经出口到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朝阳绣花女,一针一线总关情;朝阳新辽绣,千红万紫闯世界!

敬告媒体朋友:如果需要从《今日朝阳网》转载原创文图、视频或其他资讯,请您注明出处。
电话:+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共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