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名师在行动】秀竹葳蕤报春晖(上)

摘要:竹子中空而外直,像是一个很有素养的谦谦君子。自古以来,一直被文人墨客追捧。有贤士甚至宣扬宁可食而无肉,不可居而无竹。它的可爱不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花朵和夸张的外表。而是它深厚的涵养与不俗的品格。

朝阳名师在行动

秀竹葳蕤报春晖(上)

——辽宁省朝阳市小学语文名师姚立军印象

编辑/素颜

  竹子中空而外直,像是一个很有素养的谦谦君子。自古以来,一直被文人墨客追捧。有贤士甚至宣扬宁可食而无肉,不可居而无竹。它的可爱不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花朵和夸张的外表。而是它深厚的涵养与不俗的品格。

  辽宁省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姚立军,就常以竹的品质作参照,用自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名师路。名师路上,他又有哪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呢?让我们一起顺着他的足迹去追寻吧!

支教生活,磨练了名师的意志

  2004年8月份,刚刚大学毕业的姚立军远离亲人、朋友和所有熟悉的人,怀揣着青年人的激情与梦想,不远千里,从辽宁本溪只身来到朝阳市喀左县的偏远山村支教。到喀左后,他被分到十二德堡乡中心小学任教。在中心校人员编制已满、村小学又紧缺教师的情况下,他主动申请到偏僻的石仁沟村小学任教。此后5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这里度过。

  石仁沟村小学建在半山腰处,三面农田,背倚荒山。学生放学后,偌大的校园里只剩他一人,静得让人感到可怕。这时,他便常常用读书、写日记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半年之后,他忽然得知本溪市教育局对2004年师范毕业生实行了定向分配,而这个消息对于他这个已经签了志愿服务辽西北协议,而且所有关系都转到喀左的人而言真的有些无可奈何。他是农民的儿子,深知父辈生活的艰辛,想早一点找份工作好贴补家用,不曾想生活却跟他开了这么大的玩笑。恍惚之间,他想起了当初参加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时,亲人的劝阻,同学、老师的不解。人生的路啊,就是这样捉摸不定。此时,他知道,路是自己选的,一定要走下去,还要走得好。

  与此同时,生活中的重担也不断地侵扰着他。平日里吃的菜、米、油、盐及其他生活用品,每隔五天就要骑着车子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住的屋子以黑、灰两色为主,顶棚只有一层薄板。冬日里,他时常穿着棉袄,带着手套坐在黄土垒成的土炕上看书。天气最冷时,早起可以发现眉角上挂着一层薄薄的霜。在这里吃水也是极不方便的,一口老井坐落在距屋百米以外的东南角上,每天他都要提着水桶在这条路上往返几个来回。停电时,水抽不上来;天热时,水位下降,也抽不上来。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只能提着水桶到村里去打水。

  然而,精神上的折磨和生活中的重担,非但没有毁灭他的意志,反而使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奋斗。五年多的时间里,他把满心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大山里的孩子。2005年元旦前夕,他在与学生的一次交谈中得知,这群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庆祝过元旦,惋惜之余,他便产生了想和他们一起过元旦的念头。他怀揣着那个月新发下来的微薄工资(仅仅500元),冒着雪骑车到邻近的集市上购置了元旦所需的一切用品,大大小小的包裹挤满了整个车子,致使回来的路上车链子断了,十几里的山路他硬是推着回来的。当他走到校门口看到孩子们企盼的笑脸时,路途的劳累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那一天,他和孩子们一起唱啊、跳啊,欢笑声溢满了整个校园,20多个孩子竟演了70多个节目。是他让孩子们找回了童年幸福欢乐的笑脸。

  工作中,姚立军深知作为一个教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不好学生的。白天,他精心教学,晚上认真看书学习、备课,写教学反思,不断研究和探索教学方法。对工作的执着和对孩子的热爱,也让他收获了一份份浓浓的深情。2006年暑假,他的服务期已满,即将告别这些朝夕相处的山里孩子,回本溪老家去。临行那一天,他教的二十几个学生,从很远的地方齐聚到车站,专程来送他,孩子们眼含热泪握住他的手不放,恳求着希望他开学时还能回来,继续做他们的老师。当客车开动的那一刻,他们呼喊着,挥动着小手,跟随着客车奔跑……望着孩子们渐渐远去的身影,这个刚强的年轻人,眼里早已浸满了泪水。几年的支教生活,让他收获了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正是有了这份为人师的自豪感,2006年9月份,志愿服务期满后,他又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回到了石仁沟村小学继续执教。2007年1月份,因为他的坚持,他成为了那批志愿者里第一个被留下分配的人。从此,他成了一名在编的人民教师。支教生活虽然艰苦,但却让他学会了珍惜与奋斗。在支教期内,他先后荣获了“喀左县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和“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称号。他撰写的《论城乡教育差别》一文荣获省级优秀论文奖。他的支教经历也先后被《中国青年网》《辽宁日报》《朝阳日报》朝阳电视台喀左电视台报道。他撰写的教育随笔《无悔的选择》发表于《喀左县报》。

语文教学,开启了名师成长的新航程

  2009年9月份,姚立军有幸来到喀左县第三小学担任专职语文教师。初到三小学时,学校领导听了他的一节语文课,虽然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是上课时却显得异常的慌乱,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任务落实不到位。讲完那节课后,他很茫然,连续几天寝食不安,人也瘦了许多。就在他彷徨、焦急的时候,学校的黄主任找他谈话,先是一分为二地对他的课进行了点评,然后提出了改进策略。黄主任鼓励性的话语,让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教师眼界大开。他静下心来,回家连夜整理出了“语文教学提示”,打印出两份,家里留一份,学校放一份。每日里备课时和课堂教学前后,姚立军都用这教学提示中的每一条来衡量自己的教学。

  为了能胜任本职工作,姚立军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他先是在新浪网上建了自己的博客,把自己每天对人生、对工作的所思所想都记录在里面。他还在博客里建立了链接,现在已链接到37位教育名人、友人,21位当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6份报刊杂志。他每天都徜徉在这些最新的思想当中,时常熏染花香,从一位位充满智慧而且极具专业精神的名师身上感受到了专业发展的魅力.从那以后,他的思想就变得更加深邃。每个暑假、寒假成了他自学“充电”的最佳时间,假期里,姚立军除了读教育理论书籍外,还坚持精备两篇课文,这已成为他的备课习惯。2012年寒假,姚立军为了备好《一夜工作》这篇课文,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视频《百年恩来》12集,每集50多分钟,他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又一遍,并从中选取了两个片段资料为本课所用。在本课设计的结尾,他引用了宋晓明的诗《你是这样的人》。为了把握好这首诗的情感,这首16行、125个字的诗,他反反复复地读了多遍。读着读着,他找到了感觉,眼泪模糊了他的双眼,声音哽咽了。这时,他三岁的儿子看到爸爸这种情景,走上前去把桌子上的备课笔记拿过来,扔到了地上……

  就这样,姚老师每个寒暑假都用心去备课,在一次次精心备课的过程中,他成长起来了,逐步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深谙了语文教学的方法。随着时间推移,他的语文教学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语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的赞誉,并开始承担起校级、镇级、县级的语文公开课教学。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磨课和讲课的过程中,他渐渐地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他开始关注支玉恒、孙双金、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等全国名师的教育思想和课堂实录。

  苏格拉底说:“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当我们的教学没有思想的约束,那课堂就很容易变成一个跑马场。姚立军为了让自己变得有思想,他潜心修炼内功,充分利用时间的“边角余料”,研读教育理论作品,精读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和杂志,读文学名著、读文学评论等。他先后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文集》,余文森写的《有效教学十讲》,肖川的《教育的力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他还自费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师》。由于他不断地读书,把别人的智慧直接变成自己的思考,而当这些智慧和思考积累多的时候了,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化,也就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此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他执教的《认识挫折》一课,被评为一等市级优秀课;在喀左县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分别执教《一夜的工作》和《伯牙绝弦》,并做了长达三个小时的个人专业成长汇报;在朝阳市小学教师教学新秀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在总结会上作示范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执教的《月光曲》一课荣获省级一等优秀课,并入选国家级优秀课。参加“朝阳市小学优质课工程大赛”,荣获“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之后,又被评为辽宁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所撰写的《“自学在先,顺学而导”的教学策略》一文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国家级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参与的《写字教学——根文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省级课题现已结题。个人专业成长经历刊登于《朝阳教育》。在朝阳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他为全市骨干教师做了示范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在朝阳市特级教师培训会上执教《蒙娜丽莎之约》,得到与会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2014年,他被朝阳市教育局选拔为朝阳市小学语文教学名师,并成立了姚立军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最近,参加完国培后,又被辽宁省教育厅评选为辽宁省小学语文教学名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他的语文教学正朝着得意、得言、得法的“三得”特色课堂发展。

(未完待续)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