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辽宁省朝阳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摘要:为了更快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服务我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政办发〔2011〕8号) 等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我市职业教育(2015-2020年)发展规划。

【今日朝阳网】

辽宁省朝阳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为了更快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服务我市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12号)和《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政办发〔2011〕8号) 等有关职业教育的发展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我市职业教育(2015-2020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错位布局为调控,以做强做精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发展目标

  (一)初步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8年以前,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得到广泛宣传,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基本完备,人才培养层次更加完善,专业结构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衔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体制基本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全面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与产业发展相匹配、与扶贫富民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区域、特色鲜明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形成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规模。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2018年以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达到7000人,应用型本科在校生数量达到1500人;到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达到8000人,应用型本科在校生数量突破2000人。加快朝阳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性大学建设力度,到2020年实现在籍生7000人的办学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18年以前,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争取达到26000人以上,办学效益明显提高,校均在校生规模达1500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到2020年底,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学生比例大体相当,校均在校生规模达30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2018年以前,90%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7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四级证书;到2020年,99%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95%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获得国家职业技能四级证书。

  (三)建成一支适合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水平,涌现出一定数量的职业教育专家和知名校长,培养和形成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2018年以前,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得以实施,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培养5名教学大师,20名学科带头人;到2020年底,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培养20名教学大师,50名学科带头人,职业学校师资结构趋于合理。

  (四)建成覆盖我市产业链的职教集团。在政府主导下,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骨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联合区域内其他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组建有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的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性职教集团。2018年以前,朝阳市建成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北票市建成以粉末冶金、除尘装备,凌源市建成以汽车制造,朝阳县建成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建平县建成以粉末冶金生产、非金属精细加工,喀左县建成冶金铸锻、紫陶建材为主的10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市五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性职教集团。

  (五)建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信息化平台体系。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的原则,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积极与通信运营商和IT企业合作,加强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以前,宽带和校园网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拓展师生教学的学习空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

  (六)面向社会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利用我市各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以满足民众终身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的 ,积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2018年以前,全市职业院校各种培训争取突破5万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1.2万人次以上,实用技术培训完成1万人次以上。到2020年,全市职业院校各种培训争取突破10万人次。

  三、主要任务

  (一)结合朝阳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围绕朝阳“改革创新驱动、工业强市、现代农业富民、文化旅游牵动、生态立市”五大战略,继续优化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布局,统筹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完善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环境,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加强中高职衔接,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机制,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培养和教师培训制度建设,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建设开放型职业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富有地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兼并、重组等途径,合理配置职教资源,优化职业院校布局。促进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高等职业教育方向转型并积极申办职业教育本科大学,到2020年之前完成申办职业教育本科大学工作。2018年以前,所有公办中职学校各项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标准。做强10所左右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中职学校,重点扶持2所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3所省改革发展示范立项学校建设。2018年以前,全面完成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公寓楼、学术交流中心、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改扩建项目、朝阳县职教中心易址新建项目和朝阳市财经学校教学楼等建设工程任务。到“十三五”末,全市中职学校保留在15所左右,重点办好10所在校生规模为3000人左右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各县(市)要办好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打造2-3所在全省甚至全国叫得响的“名校”。

  (三)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按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要求,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和五大主导产业以及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对应的机电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装配、数控技术应用、畜牧兽医、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护理、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等20个骨干专业。2018年以前,完成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办好与当地经济紧密相关的专业,建设好1个以朝阳重点产业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10个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集群、30个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30个省级创新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力争2-3个专业进入全国优势专业行列、4-5个实训基地进入全国创新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行列,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师资水平。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着力培养名师、名校长,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和学生管理能力,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2018年以前,确保每年组织职业学校三分之一的校长参加国家组织的校长培训,每年组织100名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努力开展校本培训,确保人人参训,每年参训学时达到72学时以上;学校每年要有20%以上的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经过培训使校长和教师的领导能力、师德素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培养出一批叫得响、拿得出、立得住的“名校长”和“名师”。

  (五) 重点突破产教结合和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各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企业、行业,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明确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探索适合产业转移需要的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全方位推进职业技术院校和重点骨干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办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鼓励学校引进企业设备、人员、技术和生产、服务项目,校企合作设立教学工厂(校中厂)、企业校区(厂中校)、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共建共享实训基地。2018年以前,各职业学校要实现至少一个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到“十三五”末,各职业学校的骨干专业基本实现与企业的一体化合作办学。要有计划地开展中职学校师生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技能水平。

  (六)构建职业院校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拓展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成长通道,满足学生提升学历层次、提高技能等级的意愿,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学校依托朝阳师专和省内其他高等院校,在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相对应的骨干专业举办“3+2”、“3+3”中高职,“3+4”中职本科衔接班。2018年以前完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方案;2020年前,完成我市中高职教育一体化。

  (七)加强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职业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工作载体,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营造和谐校园,强调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不断提升我市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

  (八)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决策支持的融合。加强朝阳市职业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各职业院校网络设施建设,2018年以前,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中等职业学校90%以上拥有基础性核心技能训练数字化实训教室,高等职业学校全部拥有基础性核心技能训练数字化实训教室。2018年以前,全部教师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并开展教学与教研活动,所有职业院校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建设,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2020年以前,建立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专业,形成功能完备、服务优良、具有朝阳特色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办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决策支持的融合。到2020年,在专业课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远程实时教育等技术。

  (九)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资源,构建学有所教、学有所需、学有所用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切实满足每个市民的学习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大力推进各类社会培训。以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岗位技能和获得新技能为目的,开展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升创业能力和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目的,依托街道办事处、村委会,面向城市失业人员、退役转业军人、被征地农民以及其他新生劳动力等,开展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以满足民众终身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目的,依托朝阳广播电视大学,加强教育资源学习平台建设,积极发展远程教育,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建设2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四、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统筹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协调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之中,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把推进职业教育建设工作作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政府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实行政府投入为主、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统筹安排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和师资培训经费,保障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积极利用企业捐助和校办产业利润资金促进学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制定并逐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保证地方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逐步实施中职教育全部免费。

  (三)改革人事制度。对全市职业院校进行核编与定编,确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指标与比例,保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合理的数量与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打通职业院校从企业、社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通道,逐步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的比例。积极探索和建立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今后职业院校新进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有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四)优化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环境。认真落实政府及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法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学校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逐步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推行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

本网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今日朝阳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章的内容等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今日朝阳网》不做任何形式的保证或者承诺,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凡本网发表的所有非转载作品,版权均属于《今日朝阳网》和作者,欢迎转载并注明“来源:《今日朝阳网》”。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86-15566781010    QQ:2996382758   邮箱:2996382758@qq.com
  微信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添加方式:微信→新的朋友→搜索公众号“今日朝阳网或jrcyw0421”)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