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阳网】叶柏寿,一个诗意的名字

摘要:叶柏寿,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叶柏寿,一个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

  建平县因为曾经是喀喇沁右翼蒙古王爷的领地所以蒙古语地名还很多,比如:朱碌科,是蒙古语“聚力革”,意思是“心脏”。奎德素,意思是“肚脐”。哈拉道口,是“黑色的矿石”。喀喇沁,是“守护者”,也有做“做黑马奶的人”。以上说的是乡镇名,还有很多原始的村落的名字都是蒙古音,如笔者的老家章京营子村,章京就是一个官名,清代称秘书。还有其他的,如:长汉池,即“查干出鲁”,意思是“白石头”,乌兰乌苏,是“红水”。

  第二种解释是:叶柏寿是古时候的一个驿站,被当时的人称为“夜不收”,取的是谐音。这个解释同我听到的那个很接近,只不过没有我听到的那个详细。

  第三种解释是:笔者又查到最早记录叶柏寿的《盛京通志》,据其记载,叶柏寿,原名“夜不收”。“夜不收”在明朝末年是军营侦探的俗名,当时曾在此村派遣侦察人员深入敌区探听敌情,他们夜里行动,白天潜伏。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村子叫成了“夜不收”。民国年间编修的《建平县志》已不见“夜不收”这个村名。


1935年的叶柏寿

  第四种解释:这一个解释似乎是更为接近历史,解释说,1933年伪满洲国在此修筑火车站,因位置在叶柏寿(今万寿)村附近,便命名“叶柏寿车站”。后来村落发展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村镇,成为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叶柏寿”便成了该地的地名。为了区别,将原来的叶柏寿村名改称“万寿”。

  1938年,伪满洲国在此设立了叶柏寿村公所。1945年设叶柏寿区。1947年7月建叶柏寿县。1949年撤县建叶柏寿区。1954年建立建平县,1956年建立叶柏寿镇,镇依村名。

  第五种解释:来自一首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将叶柏寿、万寿、顺治沟、大柳树的名字来由都归纳其中,传说的大意是说:顺治回奉天祭拜祖先,叶柏寿是必经之路,那时此地尚无名字,顺治来到牦牛河畔,行路饥渴,来到一户人家,只见“黄的如金香味浓,白的象玉在碗中”。产生了“如若天天吃此饭,强似酒山肉海中。”的感慨,从此,此地就叫顺治沟了,苞米棒子因皇帝吃了,改称御米、玉米了;顺治一行路经现在的大柳树(蒙西营子)一段,看见一状如华盖擎天的奇异古柏,“盘根挽卷色似铜,好似地面腾黄龙”。动了心思,想移进宫中据为己有,想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未必有这么一出,顺治坐在上面,有如坐上了金銮殿的龙椅,不觉恍然入梦。恰逢此时,有一山野村夫向他请求名字,他就胡乱编了一句谎言,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说此地应叫“移柏树”,老汉耳背,就听成了“叶柏寿”了。而顺治顺手扔掉的柳树条历经百年就长成了大柳树,此地也就叫大柳树了。叶柏寿镇西街大队建在此地,但没有人叫此地西街,依然沿袭了古老的叫法叫大柳树,但大柳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一顽童在过年时不慎玩火焚毁,如今大柳树荡然无存,小区高楼林立,记忆随着一代一代人的过去而成为过眼云烟;顺治继续东行,遇见护驾将军,一路人马高呼万寿无疆,从此万寿也有了名字。这个打油诗将叶柏寿一带的名字都囊括进来,也不是没有道理,历史上清代的前几任皇帝都曾经此地回到清朝的兴起之地祭祖,后来的皇帝就没这事了。

【本网声明】


网站首页